[第一時間]通用 福特因“缺芯”部分停產

原標題:缺芯挑戰、需求波動:半導體產業如何探索創新之路?

全球半導體產業已經進入“後摩爾定律時代”,眼下缺芯狀況嚴峻,面對新的挑戰,各個產業鏈環節上的企業都在進行技術升級,探索相應機會。

近年來,半導體市場可謂風起雲湧。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之下,全球半導體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在居家辦公學習、遠程會議等需求驅動下,逆市上揚。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統計,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4400億美元,同比增長6.8%。中國市場增長幅度更大,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爲8848億元,同比增長17%。

當前,國內芯片產業正如火如荼地發展,摸索差異化路線。10月12日,在由東莞市人民政府、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和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智造業年會暨半導體產業峯會”上,粵芯半導體副總裁李海明說道:“半導體是全球性的,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限制性的區域裏面,要完成半導體整個產業鏈的自給自足發展,其封裝測試、應用、裝備、零部件、軟件等沒有辦法真的串在一起。所以很重要的事情是要開放,我們一方面要做到相關領域的自給自足,同時也要開放,跟不同的區域、國家之間相互合作連接,纔有辦法體現國內在芯片應用上巨大的市場優勢。”

另一方面,全球半導體產業已經進入“後摩爾定律時代”,並且眼下缺芯狀況嚴峻,面對新的挑戰,各個產業鏈環節上的企業都在進行技術升級,探索相應的機會。

穿越缺芯週期

今年以來,芯片短缺的狀況還在持續,10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從9月情況來看,芯片供應略有緩解,但仍然不能滿足生產需要。而產能不足的問題依然嚴峻,結構性的長期需求增長、供應鏈中斷的短期失衡、過度備貨、無序炒貨等共同造成了市場波動。

紫光展銳高級副總裁、工業電子事業部總經理黃宇寧表示:“缺芯影響了我們的發貨,導致今年少發了上千萬的芯片。深究原因還是結構性的問題,目前來看產能供應緊張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在產能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也考驗着上游廠商供應鏈把控能力。對於產能資源分配問題,黃宇寧談道:“比如IoT行業鏈條比較長,需求經過層層傳導,可能會有一些放大,就不一定是真實需求,此時更多是需要產業界和生態圈直接的溝通,把最核心的需求把握住,把一些暫時可以被抑制、暫時對時間不是很敏感的需求往後放。產能總是會好轉,這是一個去僞存真、不斷看清楚真實需求的過程。”

作爲國內芯片設計龍頭之一,展銳今年業績大幅增長,2021上半年,展銳營收同比增長240%,兩大主營業務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分別同比增長233%和153%。

“之前我們提前大約3-4個月下訂單,基本上就可以如期拿到芯片。後面因爲缺芯影響,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產品的交期明顯拉長。”深圳雲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運營部總經理莫若龍談道。

雲天勵飛的業務既包含芯片設計,也有下游解決方案搭建,更直接地感受到缺芯的影響。爲了解決這些問題,莫若龍表示,雲天勵飛會從完善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扶持、完善芯片設計過程中考慮可供技術替代的方案等角度出發,進而讓公司對供給側的考慮更加全面。而從更長的發展週期來看,這也是中國整個半導體產業發展過程中都將必經的歷程。

而在業內看來,此次缺芯的週期將比以往更長,製造端的多位資深人士指出,至少會持續到明年。在10月14日的業績分析會上,臺積電CEO魏哲家也再次重申,半導體產能緊張狀態將持續2022全年。

探索需求新機遇

與此同時,半導體產業也迎來諸多機遇。

一方面,目前在半導體產業界,對於後摩爾定律時代的顛覆性半導體技術已經有了基本判斷,這主要體現在新材料、新架構、新封裝三大方面,如第三代半導體、新型架構RISC-V、新型封裝和碳納米管芯片等領域都成爲熱門方向。

同時,產業鏈上游的企業們已經佈局良久,比如EDA龍頭新思提出了“SysMoore”的思路,在今年的新思科技開發者大會上,新思科技總裁兼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志寬就表示:“進入數字時代,人工智能、汽車電子、5G等新技術與應用正推動芯片產業進行‘更快’地創新。同時,摩爾定律正逐漸失速,要超越摩爾定律就必須追求系統級的設計。”

新思科技全球資深副總裁兼中國董事長葛羣則談道:“根據去年市場表現和資本市場投入情況,以下六個細分賽道是創業者或者是資深者擇業最多的方向:第一是汽車芯片,由於缺芯少屏,車載ADAS和MCU是目前整個資本圈最看好的細分行業,此外在英偉達AMD所推動的GPGPU市場,爲了面對更多未來AI挑戰,國內GPU公司和DPU公司也是層出不窮。還有最新的下一代WIFI技術,WIFI6和WIFI5,以及AIoT也隨着數字化社會不斷演進得到蓬勃發展。”

另一方面,在缺芯背景下,國內的芯片廠商也受到更多青睞,談及國內半導體產業生態獲得突破的機會點,莫若龍認爲可以概括爲國產能力替代、彎道超車兩個關鍵詞。

“國產實力方面,GPU市場存量已經很大,再加上國內很多企業在技術上已經有所積累和突破,隨着政策支持的不斷加碼、產業鏈上下游的不斷完善,國產GPU的市場前景十分可觀。”莫若龍指出。

至於彎道超車,他續稱,AI芯片方面的機會值得關注。因爲AI芯片是需要面向場景需求、貼近用戶需要,中國廠商在本土能夠做到更好的服務;另一方面,中國的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設,爲AI芯片帶來了廣闊的應用市場,這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良機。

黃宇寧談及了工業領域的機會,他表示,在工業領域,國產高質量的主控芯片佔比可能不到1%,絕大部分是歐美的企業把持,工業領域薄弱的一大原因在於生態,“藉助產業環境的變化,尤其是現在5G到來,B端的應用正在加速,隨着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當中有很大的機遇”。

(作者:倪雨晴 編輯:張偉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