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不必太在意萬億成交額

□桂浩明

在今年9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A股市場合計成交金額爲9504億元,從而結束了成交金額在三季度連續49個交易日超萬億元的紀錄。不過,在10月份的首個交易日,滬深A股的成交金額再度衝破了萬億元大關,這也讓一些投資者憧憬市場將在四季度重現日成交過萬億的盛況。然而,在10月的第二、第三個交易日,兩市的成交金額分別爲9922億元與9965億元,雖然數額仍然不小,但均低於萬億元。

股市中一直有“量爲價先”的說法,不少投資者也因此特別看重市場的成交量。雖然股市在三季度並沒有上漲多少,但是有這麼多的資金在參與交易,總能給人以市場具有吸引力,行情會伺機而動的念想。而今,當萬億成交額不再出現時,又該如何看待這種局面呢?筆者認爲,時下所出現的成交量相對萎縮現象,其實很正常。近期市場熱點普遍降溫,之前被一些投資者津津樂道的“高低切換”,似乎也進入了尾聲。這樣一來,交易中頻繁換股操作的情況就減少了,成交量自然就會降低。同時,前段時間,有關方面對量化基金的操作表示了關注,雖然並沒有作出明確的結論,但也表達了對其無序發展的某種擔憂。正常情況下,量化基金的操作多受制於市場的規模,在實行T+1交易機制的背景下,量化交易能夠施展的空間其實並不大。因此,當投資者在股票買賣中明顯感受到量化交易的影響時,實際上也預示了量化交易的模式可能遇到了發展的瓶頸。而一旦在這方面有所調整,那麼成交量也會受到影響。此外,雖然近期新基金髮行總體還算順利,但由於股市躊躇不前,影響了基金經理的建倉速度,這也會使股市的成交相對清淡一些。總之,目前市場成交相對縮量是正常現象,並不表明大資金出現撤離。

再進一步分析,雖然前期市場成交活躍,但指數並沒有大幅上漲,這說明在結構性行情背景下,如果資金只是在不同板塊中快速切換,雖然可以讓市場看上去很活躍,但個股行情並不持續,也不能有效推動股指上漲,即使市場成交金額很大,但對投資者而言很難從股市中贏利。反過來,如果市場上有新的熱點,並且能夠持續地吸引資金參與,那麼即便成交金額並不是很大,但是會驅動相關股票上漲,並且營造相應的財富效應。這時,哪怕股指只是進行區間波動,仍會讓投資者感到有活力、有激情。

以兩市1萬億元的日成交金額測算,滬市的換手率大約在0.5%左右,深市則在1.8%以上。這個換手率其實並不低,建立在高換手率基礎上的萬億成交金額,對市場的平穩運行究竟具有多少正面意義,值得進行深入研究。一個真正理性的市場,並不在於成交金額是否突破萬億元,而在於有多少長線資金穩定駐紮,並且不斷地在個股及板塊方面進行價值發現。

後市,隨着交投活躍度的下降,大盤的換手率也會相應下降,但這些都只能改變市場運行的節奏與方式,不會影響到基本面。未來,結構性行情還會延續,在市場反覆的震盪調整中,相信還會有新的強勢板塊脫穎而出,給市場帶來生氣與活力。而這些,並不必然要以萬億成交金額作爲先決條件。因此,投資者不必過於看重成交量,還是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對宏觀政策以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上,這樣方能更有助於提高投資的效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