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崔倩)10月16日,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多家單位在重慶發佈《數字生態指數2021》報告,全面刻畫我國各地數字生態現狀。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已成爲全面領先的能力驅動型城市。

數字生態指數理論框架由數字基礎、數字能力和數字應用構成,具體包含總指數和23項分指數,涉及2020年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不包含港澳臺地區)以及300餘個重點城市。報告總結了四型聯動的中國省級數字生態現況,包括全面領先型、趕超壯大型、發展成長型,以及蓄勢突破型。中國城市的數字生態發展模式有多種選擇,其中主要的類型包括能力驅動型、應用驅動型和基礎驅動型。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張平文院士表示,能力驅動是最有利的,數字經濟的發展高度依賴數字能力。擁有能力驅動型城市是國家級城市羣成爲國家經濟增長極的必要條件。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已成爲全面領先的能力驅動型城市。

張平文院士指出,發展數字能力的核心在於人才建設,包括不同行業的科研、工程、技術、管理等各級人才。分類分級的人才融合,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的關鍵。從數字生態的角度看,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融合模式不是單一的,例如北京、深圳、上海和蘇州,都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發展模式,每一種發展模式都有與之匹配的人才建設方案。北京充分發揮了其人才高地優勢,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深圳擁有較好的營商環境,充分發揮了產業優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上海的創新與產業條件都比較良好,屬於均衡發展的模式。蘇州的模式值得國內許多城市借鑑,其充分借力了長三角城市羣的創新鏈來建設自身的產業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爲建立合作共享、互惠共贏機制,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14家單位在去年倡議發起了“數字生態協同創新平臺”。今年,平臺單位已經擴充到了20家。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以該平臺爲載體,聯合各方共同爲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爲地方開展數字生態評估,爲國家探索數字生態發展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