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撰文/焦麗莎 

來源: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

內卷,讓越來越多年輕人遲疑在大廠門口。7*24小時被綁在工作軟件上,畢業後就成爲互聯網大廠的一枚螺絲釘,似乎不再是年輕人的最優選。

一份名爲「Working Time」的公司作息表,意外爆火網絡。

上線三天,總表的瀏覽量破十萬。截至目前,文檔已經彙集5000+條信息,而且仍在更新。內容不僅彙集了公司上下班、午晚飯時間,甚至包括週五是否特殊、每週工作天數、是否寫週報等細節。

更有趣的是,文檔的發起人是四位有着相似經歷的年輕人:曾在互聯網大廠實習、正在經歷校招、拿了多個大廠的意向書、應屆畢業生。他們也有同一個煩惱:如何選offer。

這是「Working Time」項目發起的初衷,背後更是互聯網大廠的共同難題。

經過十年,國內互聯網加速狂奔,海量的高精尖人才湧入大廠;但十年後,當精耕細作代替跑馬圈地,人才密度大於業務複雜度的現象出現,“內卷”開始蔓延。

內卷,讓越來越多年輕人遲疑在大廠門口。7*24小時被綁在工作軟件上,畢業後就成爲互聯網大廠的一枚螺絲釘,似乎不再是年輕人的最優選。

“2021年的今天,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996還能帶來快速的發展嗎?955才能帶來高質量的發展。”這是項目發起人之一留在知乎的一段話。

當下的“最難畢業季”,什麼纔是互聯網大廠“內卷”的解藥?π型人才,或許是答案之一。

1.

美國著名作家芭芭拉·奧克利博士在《跨越式成長》一書中提到“π型人才”,是指至少擁有兩種專業技能,並能將多門知識融會貫通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喬布斯、埃隆·馬斯克,都是π型人才的代言人。

喬布斯,最傑出的作品當然是蘋果產品。但蘋果的內核卻是“藝術+科技”,“用藝術的標準設計科技產品”是喬布斯設計第一臺蘋果計算機時最大的底氣。

《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曾記錄下這樣一段文字:一個男孩兒幻想着太空和正邪之戰不足爲奇,可如果這個男孩兒嚴肅認真地對待這些幻想,就太讓人不可思議了。

完成了私人公司發射火箭壯舉的埃隆·馬斯克,曾造出全球最受歡迎的電動汽車特斯拉,還曾打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網絡支付平臺PayPal。而拿着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的他,名字的前綴除了企業家,還有工程師和慈善家。

而國內互聯網界的π型人才,美團創始人王興算是一位。

美團科學家夏華夏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加入美團前與王興的一次聚餐上,原以爲這位連續創業者會聊遠大理想和行業,但見面後聊的卻是雲計算。當時是2013年,雲計算還是一個前沿、小衆的名詞,夏華夏很喫驚,“美團在2012年就開始做雲計算了。”

翻看幾頁王興的飯否,不熟悉的人可能會質疑,似乎沒有什麼領域和話題是王興不好奇的,而且提出的問題往往一針見血、直抵核心。

王興思考問題深入且異於常人,當所有人都在關注“溫水煮青蛙”的青蛙,而他在關注“煮青蛙的人”。今日資本徐新評價王興,“他是一部深度學習的機器。”

擁抱變化、長期有耐心,都是王興常說的。

他曾說,阿里的價值觀“六脈神劍”之一是“擁抱變化”;Zappos的公司文化更進一步,提倡“embrace and drive change”(擁抱並驅動變化);甘地則直接說“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成爲你想看到的那個變化)。

“我不會,但可以學”的精神,成就了美團人,也成就了美團。

2.

2020年9月,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曾回到清華做了一場演講,主題是“不設限的人生”。

之後被廣爲流傳的一個觀點是:這個社會最稀缺的人才是什麼?是“π型人才”。當一個人在兩個領域裏面有認知的時候,他產生的威力不只是1+1,是1後面加個0。

當初和王興開始創業,沒有錢,僱不起優秀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王慧文迫不得已自己一邊學代碼一邊學產品,兩個人都被迫搞成了“π型人才”,正因如此,效率比同行快很多。

從校內網、飯否再到美團,這是一羣“π型人才”的打怪升級。

當年的校內網、飯否時代,圈裏的評價是,團隊沒什麼核心競爭力,技術產品也不太行。

到了2010年“千團大戰”,外界的評價則是,這個團隊的產品技術能力很強,但王興和王慧文性格內向,沒有工作經驗,也沒管過大型團隊,應該經營不了這種大規模線下團隊的業務;

王興挖來幹嘉偉,搭建起地推鐵軍。2014年美團外賣上線,外界評價,美團這個公司的產品技術和銷售團隊管理都非常強。這一年,線下銷售團隊的管理能力竟成了美團的核心競爭力。

而王慧文與美團的故事,也是一段“不設限的人生”。王興思考戰略,王慧文負責落地。從團購、外賣到網約車,都是他帶隊打下的江山。

這很符合王慧文的性格,他喜歡從0到1的快感。

團購格局在2012年趨於穩定,外賣進入王慧文的射程範圍。他拉上當時的美團外賣業務負責人、現水滴籌創始人沈鵬,組建了一個10多人的團隊,說幹就幹。

外賣格局趨於穩定後,王慧文再次出發,網約車、零售都是他的新戰場。內部人評價,“哪裏有炮火聲,王慧文就在哪裏。”

3.

十四年間,三次轉身,秦亞非的美團成長標籤就是:不設限。

2007年入夥時,王興問他,信不信這事能做成?秦亞非毫不猶豫,“信,因爲信任是可以傳遞的”。

創業初期極大的不確定性,帶來巨大壓力。例如剛開始做大數據分析時,行業的技術積累和人才供給都不夠,但業務快速增長,王興常在上午九點的管理層會上直接提出,“這個數據不對”。秦亞非在壓力中,學會了認識客觀規律,抓主要矛盾解決問題。

2013年手下有了十多個人的團隊,第一次遭遇管理危機。有段時間,秦亞非走到公司樓下都要做好心理建設,才肯上樓。幹嘉偉“開天眼”(突破自我設限)的管理經驗,讓秦亞非很受用,“我說你聽,我做你看;你說我聽,你做我看。”

從一位技術管理者,轉型成爲產品經理,是秦亞非的第二次轉身,“做了4年大數據系統建設,團隊實力和技術體系初具規模。寫代碼時,我通常不會侷限自己是技術,而是從業務價值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主動申請轉型產品經理。”

但這依然不是終點,2018年美團上市後,秦亞非找到王興,提出在新業務上重新出發,加入了當時還在初期的零售業務。這次轉型難度係數最高,秦亞非從整理重要會議紀要開始,陌生的零售詞彙都要錄下來反覆聽。

如今已是遊刃有餘的秦亞非回憶,要說服自己勇於突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盲區,敢於從“愚昧之巔”主動進入“絕望之谷”。

美團的過往十一年,書寫的是“鍵盤+水泥”的故事,也集合了一羣相同味道的美團人。不設限的π型人才,已經是根植在美團骨子裏的基因符號。

2018年入職美團的陳啟柱,已經無縫地融入其中。2020年底,石家莊爆發疫情時,陳啟柱剛結束了長達半年在一線跟車、起早貪黑的日子。他不是司機,而是美團的算法工程師。

當時,負責美團快驢業務規劃路線的他,每天凌晨4、5點開始,跟配送貨物的司機跑路線,現場解決路線上的突發問題,同時用一個時間線軟件,將司機的每個步驟和環節記錄下來。白天跟團隊同事討論線路實況問題,再從中推進算法,傍晚再繼續跟車,如此循環反覆。

技術研發的能力+業務落地的視角,才構成了他的完整工作內容,“我瞭解貨車司機的實際情況,當時記錄下來的數據對之後做路徑規劃很有價值。”

事實上,美團快驢的排線系統2019年就搭建好了,但在推進中遇到很多阻礙,“鍵盤”世界需要去了解“水泥”世界的情況。陳啟柱2020年上半年在線上完善系統,下半年就有了通過跟車改進系統的經歷。

半年時間,他跑遍了快驢業務所在的數十個城市。

一位老美團人告訴我,美團對老員工向來“不友好”,原因是越多新人的加入,越多老人需要走出舒適區、擁抱變化。每一個美團人都是π型人才,而這也成了藏在美團人骨子裏的DN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