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10月14日18時51分,由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學生參與研製的空間元器件在軌驗證科普立方星“田園一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江蘇少年在浩瀚宇宙中留下了年輕的“足跡”。記者16日從學校舉辦的新聞發佈會瞭解到,此次南理工實小共有12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到現場參加了航天研學觀禮的活動。緊張、激動、興奮,孩子們說這是一次終生難忘的經歷。

作爲由小學生參研的元器件在軌驗證科普立方星,“田園一號”科研項目在國家航天局民用航天項目的支持下開展。“太振奮了!這一趟研學實踐活動,讓我終生難忘。”六年級學生吳杭蔚說。發佈會上,一則“田園一號”成功發射的視頻引發關注。12名南理工實小的學生代表在老師的帶領下,從南京到太原,參加了航天研學觀禮活動,10月15日晚他們安全返回。

“看到我們參研的衛星升空的那一刻,真的好激動。”六年級學生衛芸辰說,她是通信組的成員,從四年級參與到項目中,經常利用假期、夏令營等學習。“在通信方面,我們不僅要熟悉特定的公式,還要及時學習相關英文知識。現在,這一切都值得了。”

“從命名、載荷,到各個模塊的調試、總裝測試,孩子們全程深度參與了衛星研製,從而加深了他們對技能的培訓、對航天的理解。”發佈會上,南京理工大學微納衛星中心副主任張翔說,根據觀察,目前衛星的情況一切正常。“衛星每90多分鐘繞地球一圈。南理工實小也設置了地面測控站,衛星過境時大概9分鐘,孩子們可以繼續參與觀測和管控,和衛星交流互動,真正積累衛星測控、在軌運行的經驗。”

“近年來,學校從課程構建角度,不斷加強航天科普教育。”南理工實小副校長蔡琳介紹,小學與南京理工大學密切聯動,以小衛星研製爲切入點,建立了融創班級,組建衛星研製核心團隊,建立 “立方星+課程”做學一體的航天科普教育新模式,“小學生們能夠有機會了解衛星、參與整星組裝、調試和環境試驗等工作,這是高校與基礎教育在育人合作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爲孩子們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濃厚的航天氛圍,也引發了全校學生對項目的廣泛關注。”

“這是一顆距我們最‘近’的衛星,這是我們的驕傲。”南京市玄武區教育局副局長林虹表示,“‘田園一號’的研製者就在身邊,小學在大學的幫助下建立了衛星地面測控站。它的成功發射展現了校地攜手、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充分融合的教育美好樣態。”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戴興海說,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充分發揮高校資源,積極搭建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聯動發展平臺,“田園一號”小衛星的研製,是南京“校地”合作的一次生動實踐。這樣的實踐點亮了孩子們的科學夢想,也點燃了他們的愛國熱情,“這顆由大學老師和小學生共同創造的星,是離南京最近的星,離南京學子最近的星,是承載着孩子們科學夢想的起航星,引領着學生向航天事業更深更遠處邁進!”

如今,這顆承載了孩子們科學夢想的啓航星,正引領着學生向航天事業的更深更遠處邁進。據悉,衛星在軌期間,小學生們將利用地面測控站接受衛星信號,進行監測管理和數據分析。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