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訊(記者周昱麗 張琳潔)10月16日,“母親河畔的中國”網絡主題宣傳山西站活動走進運城市芮城縣,探尋黃河岸邊驛道大禹渡千年不變的魅力。

大禹渡黃河風景遊覽區位於山西省南大門的芮城縣縣城東南12公里的黃河岸邊,是一處集精美絕倫的黃河文化、古典古蹟的大禹文化、現代技術的水利文化爲一體的遊覽勝地。這裏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古老的合林寺,巍峨的禹王大殿,高大的水官大禹,反映七十年代中國水利發展時代縮影的宏大的引黃高灌工程,以及有大禹渡標誌之稱的數千年神柏,景區內各種觀賞遊樂設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遊人。

然而,曾經的芮城縣十年九旱,十分缺水,黃河邊上流傳有一首《盼水謠》:“住在黃河沿,喫水比油難,滔滔水東流,乾旱使人愁。”上世紀七十年代,爲了改變十年九旱的自然面貌和生產條件,勤勞勇敢的芮城人民秉承着大禹治水精神,用他們老一輩勤勞的雙手、聰明才智引水上塬,創造了聞名全國的引黃高灌工程。

“大禹渡揚水工程於1970年開始動工興建,1974年開始提水灌溉,灌溉面積達32萬畝,屬於國家大型農業引黃高灌工程。”大禹渡揚水服務中心樞紐站站長張波介紹,水利工程以三大顯著特點而著稱:一級站採用活動泵車抽水;兩廂沉沙池解決了抽黃灌溉黃河泥沙不易處理難題;二級站一次揚高193.2米(一次突破百米極限)的三大先進技術特點爲世人矚目,被國外媒體稱爲當年中國十大社會主義建設工程之一。

“在當時物質極其匱乏的年代,英雄的黃河兒女以大無畏的豪情鬥志和人定勝天的堅定信念,建成了大禹渡揚水工程,從此改變了芮城農業靠天喫飯的被動局面,成功推動芮城農業穩步發展,令人讚歎”採訪團記者如是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