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衆既“上樓”又“上崗”,攜手共奔致富路

梁河縣遮島鎮和諧社區是一個成立於2021年1月的年輕社區,來自全縣9個鄉鎮的1028戶居民,在易地扶貧搬遷中搬進了新家園。於此,組成了一個4個居民點、10個居民小組共同生活的大家庭。

羣衆既“上樓”又“上崗”,攜手共奔致富路

梁河縣民族衆多,和諧社區便是一個小型的“民族村”。生活於此的3451名羣衆中,有漢、傣、景頗、傈僳、德昂、佤等多種民族。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總目標,和諧社區團結帶領各族羣衆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逐漸打造出民族特色鮮明、社區治理有效、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優美的特色安置社區。

羣衆既“上樓”又“上崗”,攜手共奔致富路

以“大黨委”帶動多職能部門共建共管,是和諧社區構築民族團結的第一步。和諧社區黨總支書記龔宜康介紹:“我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示範引領作用,以黨總支爲龍頭,配套成立片區黨支部、社區管理委員會、婦女之家、青年之家、兒童之家等組織。此外,在黨組織的帶領下,社區成立了管理委員會,鄰里之間留下電話號碼和各家的基本信息情況,在需要幫助的時候,一通電話就能實現互相幫助,對新社區的交流交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告別了過去惡劣的生活環境,來到新的家園,生活環境煥然一新,羣衆發展勁頭很足。但如何讓大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和諧社區多措並舉,以不同的方式引領羣衆增收致富,不讓一個民族掉隊。和諧社區在落實好易地搬遷補助政策、幫扶政策的基礎上,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引導各族羣衆發展草果、甘蔗種植、仔豬、肉牛養殖等特色產業。此外,更是借勢東西協作項目,成立縣、鄉、村三級就業轉移服務站,定期對羣衆的就業需求進行摸底登記併發布就業信息,有計劃的組織搬遷羣衆前往上海、廣東等地務工,幫助轉移就業136人。

羣衆既“上樓”又“上崗”,攜手共奔致富路

彝族居民黃愛麗2019年搬入社區,以前,爲了養活家裏老小,她不得不到東南沿海打工。前些年,村寨因爲山體滑坡風險面臨搬遷,黃愛麗一家6口來到和諧社區生活,他也有了新工作。“社區經常開展各種活動,像是電子產品使用培訓,家庭糕點製作培訓等。我現在電子廠上班,每個零件9分錢,雖然不高,但是幾秒鐘一個,每天都有100多元呢”。

和諧社區通過探索“扶貧車間+貧困戶”就業扶貧模式,建設扶貧車間3個,引進電子煙控制器加工、高頻變壓器組裝加工生產線,提供就業崗位200餘個。其中一個車間,梁河縣泰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馬榮志介紹:“我們這邊收入最高的羣衆每個月能拿5500到5600元。我們還根據羣衆實際需求對工作進行調整,像是有的羣衆,早上送孩子後6點多就要提前上班,晚上主動提出加班。我們把鑰匙配給他們,自行調整上班時間。”

羣衆既“上樓”又“上崗”,攜手共奔致富路

通過多方共建機制,靈活調整的人性化管理等做法,和諧社區積極搭建就業創業平臺,引導社區居民組建工程隊、經營社區超市、經營特色農家樂、民宿客棧,開闢用水管理員、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使得各民族羣衆在家門口就業,既能賺錢養家又能照顧家庭,各族羣衆既“上樓”又“上崗”,逐漸融入到民族交融的新環境中。

雲南網記者 吳沛釗 譚雅竹 管毓樹 趙麗槐 夏方海 馬楠 攝影報道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