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再传佳音,12日,新疆尼勒克县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尼勒克先后荣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美丽田园草原景观、自治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新疆黑蜂保种场”、“国家生态环境示范区”等荣誉称号。金色招牌光闪闪、沉甸甸,能够接二连三的捧回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字号”荣誉,尼勒克的底气在哪里?

(绿树掩映中的尼勒克)

天蓝:空气清新、洁净、无污染,年平均负氧离子含量达2527个/cm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稳定在350天以上。地绿:年均气温7.1℃,县域森林覆盖率13.3%,林草覆盖率为85.7%;水清:水系发达,年均降水量423mm,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II类水以上,95个高山湖泊、6个优质温泉、100多条河流、2873眼山泉分布其间,保藏着世界上品质最好的低氘水,孕育出天山深处罕有的三文鱼,被誉为动物的“博物馆”、植物的“万花园”。

这就是尼勒克的底气!

千百沧桑巨变,尼勒克人民一直乐享着大自然无私的馈赠。到了近现代,由于盲目开荒、滥砍森林、草原超载、矿产开采扩大等行为对县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尼勒克县委、政府秉持“生态立县、环保优先”理念,坚持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集全社会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献计出力,形成县、乡、村联动、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并以“规划先行”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对《新疆尼勒克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1年)》进行修编,确保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正按计划、有秩序的顺利实施。

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修复、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重点林草工程,2012年以来,尼勒克累计人工造林9万亩,实施草原禁牧60万亩,落实草畜平衡草场850万亩,让100万头牲畜业迈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让牧民持续增收;严把项目审查、建设、验收三道“关口”,严禁“三高”企业入驻;2019年以,尼勒克县关闭注销矿山4家,去产能煤矿6家,投入资金617万进行矿山恢复治理,同时,加大河道清理整治,关停砂石料厂,落实河湖长制,群众关心的环境保护热点、难点问题全部化解。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生态优势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绿色红利”,成为人们脱贫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幸福之源。目前,尼勒克县已形成水电光电为代表的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现代畜牧业、高效种植业、特色林果业、劳务输出产业齐驾并驱的绿色产业发展格局。五年连创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吉仁台沟口遗址、奴拉赛铜矿遗址成功立项,蒙古族正骨疗法成功申报自治区非遗项目。特色餐饮、特色农产品、特色民宿、乡村旅游、避暑康养产业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一大批绿色产业异军突起,获得国际蜂联全球金奖的黑蜂产业、观光农业、旱作农业、中草药、鲜切花、畜牧良种繁育、农牧产品深加工、三文鱼养殖、肉鸽养殖、特色林果业、蜂产业、馕产业成为人们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各族群众甜蜜生活有盼头、精神文化有去处、红火日子有产业,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生态绿色发展的福利。

(绿水青山唐布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这是每个尼勒克人最直观的感受,如今在县城,鸟鸣阵阵,绿树成荫,昔日的荒山荒滩渲出的绿与湿地古杨公园相连,成为城市“绿肺”,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绿廊直通山水田园,百姓开门见山、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幸福乐章。放眼尼勒克看广大乡村,每一个村庄整齐划一的富民安居小楼,宽敞整洁的农家院、平坦阔达的水泥路、窗明几净的新房舍勾勒出了生态秀美、农业生产提速、人居环境高标、文化活动多彩、幸福指数攀升的美好景象,让每一个人留住了田园乡愁。

尼勒克县将以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发展契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全民参与的原则,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和独特人文资源,持续走好环保引领工业转型、绿色引导农业增效、生态引爆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子,闯出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新途径,让绿水青山真正流金淌银。

(尼勒克县境内的阿恰尔河源头风光)

(温都尔玛)(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邵冰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