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走低,申城桂花含苞浮暗香

冷!冷!冷!中國多地迎極速降溫,下半年首場寒潮已經“登場”,網友更是戲稱“全國氣溫跳水大賽開始”。

中央氣象臺10月15日10時發佈今年下半年首個寒潮藍色預警,並且北方“冰凍線”南移,冷空氣於本週末已侵入江南,預計南方“下半年最冷清晨”將出現在明後天(18、19日)早晨。

醫生提醒,季節交替,疾病預防是重中之重。

“一場秋雨一場寒,但沒想到這麼寒”,本週末,上海市民已收到“冷空氣快遞”,紛紛“解封”自己的風衣、圍巾、絨線衫,有人甚至整理出“秋褲”“小太陽”等禦寒裝備。今天,南北方多地迎來近期最冷的清晨,最低氣溫已大面積刷新下半年來新低,長江以北大部地區秋褲已完全“解封”。

受這波較強冷空氣影響,週末兩天上海普降小雨,風力增大,出現“斷崖式降溫”,16日全天最高氣溫最終定格在19.7攝氏度。由於上海的入秋標準是“立秋後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22攝氏度”,據此16日很可能成入秋首日。截至在10月15日,今年夏天長達162天。

如此“斷崖式季節切換”,令很多市民直呼“想開空調製熱”,這樣的天氣也很容易誘發疾病。醫生提醒,秋季是很多疾病的高發季,呼吸道感染、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關節炎等時不時會出來“搗亂”。

“當前正值寒露節氣與霜降節氣之間,李白詩云‘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寒露過後,露氣重而稠,再過半月,將凝爲霜降,自此將告別秋高氣爽,氣溫將進一步下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老年病科醫生謝吟靈提醒,當前也是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峯期,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的飲食宜溫和,少喫辛辣、刺激和寒涼的食物,多喫新鮮果蔬,多喝開水。

謝吟靈分析,應對“秋季病”,高血壓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羣要按時服藥,注意保暖,還要預防“老寒腿”,中醫認爲“病在腿上,險在心上”,老人一旦出現下肢乏力、行走沉重等症狀,易引發險情,要及時就醫。職業人羣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此外,秋季易使人傷感,即“秋愁”,保持良好心態,在天氣好時結伴出遊、登高遠眺,可適當調節心情。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養生實踐也有章可循。本週末,岳陽醫院第十七屆中醫養生節在魯迅公園如約而至,預示着一年一度的冬令養季到來。冬令進補是中華民族防病祛病的醫學文化,民間有“冬令進補,來年打虎”之說,岳陽醫院主任醫師陳鹹川說,中醫素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亦即在不同的季節,採取不同的養身保健方法以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提起冬令進補,一大特色就是膏方。

在陳鹹川接診的膏方門診裏,有患病毒性心肌炎的初中生,也有耄耋老人。“年老體虛者、慢性病相對穩定而呈虛證者、亞健康人羣是膏方進補的適宜人羣。膏方的配方特點是並非一味投滋膩厚重之品,而是補益與療疾並舉,扶正與驅邪共施。”陳鹹川提醒,膏方也並非人人適用,對於某些慢性病的急性發作期,或脾胃功能障礙如出現口膩、嘔吐、大便祕結、舌苔黃膩者,應先治療基礎疾病和調整脾胃功能,再由醫師診治決定能否服用膏方。

作者:唐聞佳

編輯:張鵬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源:除註明外,本報資料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