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这行字写于安徽省歙县陶行知纪念馆旧馆(崇一学堂)的宿舍墙上。写下这行字的时候,陶行知还不到17岁。

图说: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新民晚报 李铭珅 摄(下同)

10月17日,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山海之约行知路”沪黄媒体联合采风第二站来到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年少时的他从这里起步,迈向全国与世界,终成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丰功伟绩。

1891年,陶行知出生在郑村镇黄潭源村。7-14岁期间,陶行知在休宁县万安镇吴尔宽经馆读私塾。在这不久后,陶行知的母亲进入歙县城内的崇一学堂做帮工,陶行知得以进入崇一学堂继续求学。该学堂由传教士唐进贤创办,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不仅有传统的国学课程,还有英语、数学、理化、医学等。在此学堂学习时,陶行知立下要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宏愿,这段经历也奠定了他学贯中西的基础,成为陶行知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图说:陶行知在崇一学堂留下的名句

走进纪念馆,厅堂上枋是宋庆龄亲笔题写的“万世师表”,匾额醒目,毛泽东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金色大字,刚劲有力。两根献柱上镌刻的是郭沫若手书的陶行知遗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馆里,不少市民和游客自发来此瞻仰陶行知先生。

高脊飞檐、曲径回廊间,穿过沉睡在悠长历史中的徽州古城,行走在陶行知成长的故里,来自上海宝山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张淑慧说:“我是第一次来黄山,深切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家乡学陶思陶的浓厚氛围。而参加‘山海之约行知路’的联合采访,本身的意义不一般,除了能领略到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学到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求真、求知、爱国爱民、爱满天下的不朽精神。”

图说:市民自发来到馆内纪念陶行知。

(新民晚报特约记者 程向阳 徐剑 新民晚报记者 吕倩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