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A股上市公司風險管理意識不斷提升,參與期貨套期保值的數量在大幅增長。

券商中國記者從大商所與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在北京舉辦的“期貨衍生品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獲悉,今年以來,我國4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超過900家參與期貨套期保值,遠超去年全年,並創歷史新高。

從歷史數據上看,根據避險網統計數據,截至今年三季度,累計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用衍生品避險,參與套期保值的公告數量超過3.2萬份,而今年三季度公告數量接近600份,也創下歷史新高。(此統計口徑包括外匯衍生品)

但面對衍生品工具,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近期有多個上市公司因期貨投機導致鉅額虧損的案例。顯然,對於期貨衍生品工具,上市公司既要“想用、敢用”,更要“會用、善用”。

多位專家提醒,上市公司參與衍生品市場,需要在風險管理體系下開展理性交易。如果人才儲備架構、管控工具、績效考覈不匹配上,套期保值的成效會大大折扣,甚至在套期保值的過程中偏離初衷。此外,期貨市場專業化和個性化定製趨勢越來越明顯,期貨公司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可以提供了一些“一站式”服務,上市公司完全可以藉助外力,實現套期保值目標。

衍生工具助力上市公司平滑利潤曲線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上市公司參與衍生品套保早已不是“新鮮事”。尤其在證券及衍生品市場發展起步早的歐美國家,上市公司參與衍生避險業務的普及度非常高,不參與反而是“新鮮事”。

“目前全球五百強參與比例爲90%多,標普指數里上市公司爲80%多。”避險網創始人、深圳市星達偉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財在“期貨衍生品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按照目前我國已有的4500多家上市公司爲基礎,上市公司參與衍生品套期保值的比例在逐步提高,避險工具的選擇上,上市公司以外匯最多,其次是商品。劉文財認爲,中國作爲一個出口型的經濟主體而言,匯率風險是上市公司羣體面臨最多的風險,其次是商品排第二。

此外,根據國際權威機構“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數據顯示,世界500強企業中的上市公司,有94%在使用衍生工具。而對於中國來說,在進入2017年世界500強的中國上市公司中,約85%在使用衍生品對沖風險。

在美國市場上,基於對美國非金融上市公司500強2020年財報統計,使用場外衍生工具(45.14%)多於場內衍生工具(21.62%),使用金融衍生工具(92.70%)多於商品衍生工具(30.27%)。其中,使用商品期貨比例最高的行業(超過60%):食品、能源、公用事業等三大行業。

大商所相關專家表示,經過對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財報的不完全統計,從參與衍生品風險管理效果層面看,利用衍生品的上市公司比不利用衍生品的上市公司,平均企業利潤波動率降低了13%,而且對經營穩定性的促進,在材料、工業、日常消費這樣偏中上游產業鏈的企業效果更明顯。在經營效率方面,參與衍生品業務對提高上市公司的資金週轉具有積極作用,特別是工業、消費、能源等行業使用衍生工具的上市公司,其資金週轉率相比未使用的公司高出至少50%以上。從企業規模來看,使用衍生品企業的平均市值高出48%。隨着大宗商品貿易複雜程度的上升,從一口價、長協定價、期貨定價、以及期現協同的定製化風險管理工具也從粗放變得更爲精細,成爲一種不以人意志爲轉移的歷史趨勢,而中國上市公司也正在參與這一轉變。

“利用好衍生品工具,可以顯著提升上市公司價值。”劉文財以A股上市的A和B兩家上市公司爲例,兩家主營業務都是塑料管道的研發銷售,以PVC爲主要生產原材料。但A公司開展了套期保值,B公司未參與套保。2020年受國內外疫情等影響,PVC價格波動較大,企業面臨原料成本上漲的壓力。在2020年財報中,A公司毛利率超過20%,實現同比增長;而B公司毛利率僅15%左右,同比明顯下降。經研究測算,如果A公司在2020年未參與衍生避險業務,那麼毛利率預計要下調2個百分點,低於2019年毛利率。

合力引導上市公司參與期貨市場

近些年,期貨市場在積極探索新品種開發、豐富交易模式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基於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兩大功能,期貨公司在企業管理庫存、現金流、信用等多方面風險上起到了顯著作用。在當前商品價格大幅波動的時期,上市公司作爲實體經濟的“基本盤”,需要在管理波動風險、維護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方面發揮帶頭作用。

爲了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更好地參與利用期貨市場,大商所與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此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未來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建立期貨業務培訓協作機制、構建上市公司期貨業務交流合作平臺、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以此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利用期貨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的意識,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國內期貨市場資金量已突破1.2萬億元。而且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機構客戶數達到6.86萬戶,今年前8個月中,機構持倉、成交量分別佔全市場的65.6%和41.4%,市場參與者機構化趨勢明顯。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市場瞬息萬變,積極運用衍生品市場管理商品價格波動風險,對於提升上市公司經營穩定性、增強發展韌性具有積極作用。當前,我國上市公司參與期貨市場的意識和能力已有明顯提升,但同國際市場相比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表示,以持續增長的市場容量、不斷完善的產品體系和日益豐富的市場生態,努力爲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各類實體企業提供高標準的風險管理服務。

據瞭解,多年來,大商所面向上市公司組織開展各類期貨培訓與交流活動,今年又推出“DCE·產業行”走進上市公司系列活動,聯合市場機構對上市公司進行一對一走訪和培訓,提供個性化的風險管理方案;推動南鋼股份等上市公司設立“大商所產融培育基地”,發揮上市公司的龍頭作用,帶動整體風險管理水平提升。

謹防“套保”變“投機”

整體上,國內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參與到期貨市場,能夠合理合規參與衍生品避險業務。但也有個別上市公司掛着參與“期貨套保”的招牌,實際上是做投機搞錯了方向。近期就有多個上市公司因期貨投機導致鉅額虧損的案例。

而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過5起上市公司因參與期貨投資而產生較大虧損的案例,且基本爲因投機而產生較大虧損。這也在提醒,企業必須做好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堅持套期保值的初心。

海鵬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費忠海指出,很多企業不是在套期保值,是在投機,原因一是對套期保值本質的定義理解錯,二是沒有建立與套期保值匹配的企業管理體系。管理體系不健全,下面所有的動作就可能出現重大偏差。所以企業首先要把套期保值定義理解透徹,並與之相匹配的要有完善的運營管理系統。

費忠海認爲,套期保值就是圍繞庫存採購銷售的一個管理方式。在沒有參與期貨市場之前,企業的採購和銷售都是在現貨市場完成;如果參與了期貨市場,期貨市場會提供一個新的採購銷售的場所和渠道,套期保值始終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庫存狀態、採購銷售量,以及根據市場行情的判斷來確定的庫存水準,這就是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是B2B類型企業的系統化、低成本競爭策略的核心。”費忠海認爲,企業競爭基本上是三個策略,即低成本策略、差異化策略和混合類策略。當原材料成本佔總體運營成本70%時,企業基本上採取的都是低成本經營策略,這種情況下想提高競爭力,除了單一環節上進行佈局之外,更需要構成系統優勢,必然進行全產業鏈的佈局。而只要企業佈局縱向一體化,經營範圍、管理跨度、業務類別都會趨於複雜,包括匯率、運費變化,也都離不開衍生品市場,所以如何強調套期保值的重要性都不爲過。

衍生品業務的專業化趨勢明顯

費忠海強調,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非常重要。如果人才儲備架構、管控工具、績效考覈不匹配上,套期保值的成效會大大折扣,甚至在套期保值的過程中偏離初衷。

永安期貨副總經理石春生強調,上市公司在參與期貨交易之前,專業性非常重要,需要做好相應的人員配置、配套制度、規劃等準備,瞭解相關的合規要求和會計準則。套期保值相關業務,在非經營性損益科目中,而投機交易則會在投資損益科目中,而且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僅爲期貨端損益,容易對股價產生影響。

現實中,部分上市公司的期貨與現貨部門分開覈算,機制上難以統一起來,缺乏相應的期貨人才。甚至一些上市公司,打着套期保值的旗號,實際上做的不是套期保值。因此,上市公司要制定合理的套期保值計劃以及相適應的組織架構、評價體系。

劉文財認爲,上市公司應該避免盲目考覈,節外生枝。套期保值,利用衍生品避險的目標,是要減少損失,規避風險,不是說通過期貨衍生品做投資,實現利潤增長的目標。“這一點很重要,我們有一些民營企業家,覺得期貨市場是一個增收的工具,想着怎麼賺點錢,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董事長帶隊做期貨,這就可能放大企業風險。”

石春生表示,隨着期貨市場衍生品工具增多,套期保值的具體操作策略,也在不斷創新,期貨市場專業化分工明顯。實踐中,期貨市場不僅有傳統意義上的套期保值業務,而且可以實現“虛擬庫存”和遠期銷售目標,期貨公司服務能力也在增強,含權貿易等個性化定製也在推進,可以提供了一些“一站式”服務。

責編:戰術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