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智慧谷的旗艦項目“AI Tower西岸智塔”集中佈局以人工智能爲主的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型企業及生態鏈企業。本報記者 袁婧攝

原創遊戲《原神》,近期入選2021-2022年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13種語言版本,在全球150多個國家或地區同步發行,在40多個國家或地區暢銷榜排名第一——它,來自上海科技型文創企業“米哈遊”。

10年時間,紮根于徐匯區的米哈遊從3個人的大學生孵化項目,成長爲擁有3500多名員工的“上海百強企業”,更從一個角度折射出上海文化及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的一派生機。

人才、資源集聚,文化產業集羣,更重要的是其帶來了理念和資源的加速交融“破圈”。

以徐彙區爲例,今年上半年,規模及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095.84億元,蟬聯全市各區第一,佔全市比重21.91%,同比增幅32%。

“第一”背後的數據似乎更有意義——今年徐彙區通過市、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共支持各類項目70個,扶持金額1945.3萬元,撬動社會投資逾5.6億元。

千萬元級扶持投入,將持續實現千億元級大產出。

多點發力,挖掘新業態新潛力

徐彙區歷史文脈深厚,各類文化資源集聚:305處文物保護單位,253幢優秀歷史建築,86處名人舊居,42個非遺項目……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養着這方土地。

徐彙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伍彥心透露了更深層密碼:利用好城區深厚文脈,放大城區文化特質,才能持續滋養文化產業,使其不斷壯大躍升。

從區級財政資金扶持、稅收減免、騰籠換鳥等方面發力……徐彙區擁有市級文創園區15個、示範樓宇4個、示範空間5個,總量居全市第一,共有建築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300餘家,聚焦內容創新,推動創意產業集聚,新業態、新潛力被不斷挖掘,根深而葉茂,百花齊放。

土生土長的新興文化業態比比皆是:紅色文化沉浸式研學體驗場館,豐富紅色文化表達;不追求“暢銷書”的羣島書店,成爲最專業的建築書店;潮酷公園落點於商圈,融合露臺說唱、主題派對、藝術展覽等諸多元素……

結合城市更新,注入時代活力

今年夏天火出圈的“武康大樓雪糕”。

有“新”的驚喜,就有“老”的重生。

今年夏天,一支“武康大樓雪糕”火出圈了。細數還有:旅行手賬、印章、手工模型、掛耳咖啡……品類在不斷拓展,建築純粹的物理空間被打破,有了更生動的表情。“將歷史文化與物件串聯起來,‘建築’成爲了一份知識、一份禮物。讓駐足的人們,能進一步留下來、走進來,閱讀建築、感悟城市。”

其背後的這支文創團隊還推出了以《上海三部曲》爲主題的城市行遊線路,設計製作了專屬的導覽地圖和收藏票,以獨特的文學視角閱讀上海。

將文化產業作爲城市更新的推手。黑石公寓歷經近兩年的升級改造,推出以音樂爲主題的文化創意主題街區,定位爲“生活中的音樂家”。一邊守護:抱以尊重保護的態度,最大程度修舊如故,還原建築本體魅力;一邊煥新:將原本封閉的場地打開,與周邊人文環境形成串聯互動,注入時代活力。

構築全要素生態圈,跨界融通成常態

再過不久,第三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即將開啓。

這成爲徐彙區抓住產業發展窗口期的好機會,促成線下線上國際級展覽展銷齊發生。一套集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服務鏈爲一體的“全要素”藝術品產業生態圈,也讓科技與藝術碰撞出火花。

眼下,以“藝術(Art)與人工智能(AI)‘雙A’融合之地”爲定位的西岸,由工業遺存改造而來的城市新地標,豐富了多元的文化生態,探索出文化與科技、與商業、與生活互動的更多可能。譬如上海可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動跨界融通“藝術”與“科技”,用戶覆蓋全國,甚至延伸至東南亞。

“十四五”時期,徐彙區將繼續以藝術傳媒產業爲引領,以數字化提升、文化提質爲契機,做深做強藝術品交易、現代傳媒、數字文娛等優勢特色領域,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打造創新驅動、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集羣,打造成新時代“海派之源”文化新標杆。

作者:王宛藝

編輯:範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