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觀察者網一週軍評:朝鮮究竟強還是弱?)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本週,朝鮮舉辦了“防衛2021”國防展,在這次展會上,他們展示了一系列先進導彈武器和“概念性”武器裝備。

對於這次展會,國際上各方面的評論不少,大部分媒體停留在對朝鮮意圖的猜測上,有認爲朝鮮企圖借這次展示向西方國家示威的,有認爲朝鮮此舉是爲了“拖延”國際談判的,等等等等。

但是,似乎他們都假裝沒有認真看朝鮮人到底展示了什麼。

這和我國2019年國慶70週年閱兵頗有相似之處,西方媒體不約而同自己捂住雙眼,大喊“不聽不聽王八唸經”。

其實他們當然不可能沒有認真看。

朝鮮此次展會上首次展示了多種按照西方媒體觀點應該這輩子也造不出來的東西,這裏面最令他們恐懼的當然就是火星-8號導彈,這種導彈的頭部外形看起來和大家已經非常熟悉的東風-17的滑翔彈頭如出一轍,而它的火箭助推器部分則似乎來自火星-12中遠程導彈。

從左到右:“火星-15”,“北極星-4ㅅ”,疑似maz547底盤搭載的“高超音速導彈乘波體彈頭”,彈體疑似火星-8,“火星-12”中遠程導彈和綜合軍樂團,圖片來源:朝中社

雖然韓國方面聲稱,在前幾天朝鮮進行的火星-8試射中,該型導彈的滑翔器實際上僅達到了3馬赫的速度,滑翔距離200公里。但是不久後他們又承認,這是因爲他們的以色列”綠松石”雷達未能跟蹤上火星8號的滑翔飛行,因此所謂3馬赫、200公里的說法其實根本不具備參考意義了。

當然了,與東風-17這樣的全程大氣層內滑翔,最高速度10馬赫的世界領先水平相比,火星-8只能說是朝鮮在現有技術水平基礎上最大限度努力的結果。

它的滑翔體外形在大部分方面都和東風-17的滑翔體“大差不差”,但問題是朝鮮並不具備中國爲東風-17專門開發的先進熱管理系統和熱防護系統設計水平,也不具備中國每年進行上百次高超聲速飛行試驗積累的龐大高超聲速飛行數據庫,在這樣的前提下造出來的火星-8進行首次試射以後也未能有效回收飛行試驗的滑翔體——實際上朝鮮所有的遠程導彈試射都未能實現彈頭回收。

這有兩種可能,要麼,朝鮮確信他們的滑翔體、彈頭的耐燒蝕設計具備很高的可行性,高到不需要進行實際試驗也能保證成功,要麼就是朝鮮獲得了相關國家提供的成熟設計數據,自己只是進行了一些理論上可行度也很高的改動。

如果不然的話,那朝鮮的遠程導彈試射從不回收彈頭的行爲,就實在是太不可思議,無法理喻了。

朝鮮通過合法或者非法手段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獲得相關數據並不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朝鮮並不缺少技術方面的“KNOW HOW”的指點。

金正恩視察朝鮮在去年閱兵中展示的洲際導彈“火星-15” ,圖片來源:朝中社

其實咱們之前就曾說過,火箭、導彈技術相對同等技術水平的航空技術,有着一定的“知難行易”的特點,畢竟火箭的工作時間只有幾百秒,而飛機的全壽命要飛行幾千幾萬小時,兩者在工程學上的要求完全不同。正是因爲如此,火箭、導彈技術要想突破,需要的是深度的友好關係,需要與援助國建立真正深入的互信,一旦獲得了援助,就可以有很大的突破。

這和航空工業不一樣,比如,美國可以把土耳其扶植成一個航空製造業的重要國家,但是卻不會向他們提供火箭技術,他們最後只能在中國當年出售的WS-1火箭基礎上慢慢繼續發展。

原因就是航空工業太複雜了,你得到了製造F-16戰鬥機部分零件的製造祕訣,並不能幫助你真正設計出F-35那樣的新戰鬥機,你只能成爲美國F-16國際生產體系內的一個供貨商而已。最後,你想要發展自己的戰鬥機,仍然需要去老老實實從風洞、發動機試驗檯這些基礎項目做起。

但火箭就不一樣了,你獲得一套WS-1的發動機藥柱生產線,就可以在它基礎上加加減減開始開發接近於中程導彈水平的導彈了,畢竟火箭涉及到的製造難題還是比飛機更加集中。

正是因爲如此,朝鮮此次展會上展示的先進導彈雖然大多並不是他們自己宣傳的那樣,能夠把南方“敗賊逆黨”炸成一片白地,但確確實實也可能有不錯的實戰效果——咱們之前一期《亞洲特快》裏盤點了朝鮮的導彈實力,雖然他們不足以真正擊敗美韓,但至少能夠重創美國在日韓的駐軍,這其實就已經頗具威懾力了。

但現代軍事博弈遠遠不是光有強大的打擊能力就可以全部解決的,朝鮮的導彈實力也並不足以完全確保其國家安全。

這裏我們就得分析一下朝鮮的常規軍事力量。

我們跳過冗長的對朝鮮軍事實力數字的各種羅列,直接開始說結論。

朝鮮的地面作戰力量相對於韓國可以說總體而言半斤八兩。朝鮮戰爭後,蘇聯對朝鮮軍事力量是存在一定控制的,沒有向朝鮮提供大量具備機動能力的火炮和地面突擊武器。而總體朝鮮武器裝備的技術檔次也一直被限制在與蘇軍自身武器裝備相比落後一代的水平上。

我們顯然可以看出,這是蘇聯爲了避免朝鮮獲得突破三八線向南進攻的實力而採取的限制措施。

相比之下,南朝鮮也受到了相當的限制,其武器裝備技術水平一直都和臺灣地區半斤八兩。

冷戰結束後,由於南北朝鮮經濟力量上迅速拉開差距,兩者背後的支持者提供的支持力度也原不在一個水平,雙方在地面力量方面的差距開始拉開。

到今天,韓國已經利用從西方引進的大量技術,發展了新一代地面作戰力量,尤其是在炮兵方面,由於經費充足,他們擁有超過2000門各種自行火炮。同時韓國的坦克從質量上相比朝鮮也有巨大的優勢,更不用提他們已經擁有了以美製武裝直升機爲基礎的強大陸軍航空兵。此外韓國的遠程火箭炮雖然技術上已經不如朝鮮新開發的產品,但是他們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大量裝備了此類武器,而朝鮮近幾年纔開始取得突破。

展出了在去年閱兵中亮相的主戰坦克、超大型火箭炮,圖片來源:朝中社

不過雖然技術上來說,韓國的地面作戰力量的實力超過朝鮮,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作戰能力,而朝鮮仍然停留在未能完全實現機械化的水平上,但是雙方在戰備水平和人員素質方面的差距實際上很大程度上卻是反過來。

最近,韓國軍隊食品保障又一次上了新聞,也已經有不少其他UP主分析過,實際上韓國基層部隊的待遇一直是韓國的一個政治問題,絕對不是說韓國的經濟已經困難到讓部隊喫不飽的水平,而是這個問題涉及到韓國的內部政治鬥爭。而這種複雜的政治鬥爭實際上也損害了韓國軍隊的士氣,更不用說,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訓練和人員素質。

相比之下,朝鮮龐大的軍事編制實際上很大程度上也是該國國內經濟困難帶來的一種特殊做法,但朝鮮相當一部分的作戰部隊即使在困難時期也能夠得到相對充分的食品供應,保持一定水平的訓練,至於戰備水平,至少朝鮮在38線沿線的一線作戰單位的戰備水平仍然是相當高的。

這種戰備水平和人員素質的差距,在延平島炮戰中就已經得到了充分表現,韓國軍隊使用着技術上相當先進的K-9自行火炮,居然打不過使用老舊的BM-21火箭炮甚至ZIS-3野戰炮的朝鮮軍隊,這顯然不是一個技術問題。

其實在地面作戰力量問題上,中美朝韓和俄羅斯都很明白,三八線兩側雙方都已經經營幾十年,加上朝鮮半島複雜的地形,所以儘管雙方地面部隊的技術上存在相當的差距,實際上雙方龐大的地面力量都無法真正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所以,朝鮮現在有加強地面力量技術水平的需求,但這種需求並不迫切。

相比之下,朝鮮在整個冷戰時期,一直擁有一支技術水平不錯的空軍力量。冷戰結束前,朝鮮空軍主力戰鬥機是120架中國製造的殲-7、26架米格-21BIS、35架米格-29、56架米格-23和34架蘇-25強擊機、97架安裝了炸彈掛架的殲-6。

而他們的對手韓國空軍擁有100多架F-5E、幾十架F-16、近百架F-4E。

從技術水平來看,當時朝韓雙方空軍單獨比較的話,朝鮮並沒有喫大虧。

但是隨着冷戰結束,韓國空軍進一步取得長足進步,將F-16戰鬥機數量增加到167架,此後又在21世紀初購買了56架朝鮮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的F-15K戰鬥機,自行製造了60架FA-50高級教練機爲基礎的攻擊機,近年來韓國又獲得了F-35A隱身戰鬥機。

2005年的F-15K,圖片來源:airforce-technology.com

這樣一來朝鮮空軍的實力就顯得完全不夠看了。

其實冷戰時期蘇聯一直都是向朝鮮提供他們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和強擊機的。原因也很簡單,如果朝鮮使用這些飛機去進攻南朝鮮,那麼就必然要挑戰美國空軍,這是朝鮮無法戰勝的對手,但反過來,如果南朝鮮擺脫美國單方面進攻,那麼朝鮮需要能夠對抗他們空軍的一流戰鬥機。

這就是蘇聯向朝鮮提供一流戰鬥機的根本原因。

但是今天朝鮮空軍顯然已經不具備執行這個任務的能力了,韓國空軍現在已經具備了壓倒朝鮮空軍的能力,儘管朝鮮的對應手段可以是裝備大量精確制導的彈道導彈來瞄準韓國的機場,但是由於朝鮮裝備的導彈數量不可能達到將韓國空軍基地徹底摧毀的程度,因此從雙方長期對抗的情況來看,韓國如果主動攻擊朝鮮,仍然可以壓制朝鮮。

尤其是朝鮮的防空系統也遠達不到現代化水平,其主力防空導彈至今仍然是S-125導彈,這已經是老掉牙的裝備了。

這次朝鮮在“防衛2021”展會上展示了新型的防空導彈,應該說這種導彈的基本構型確實正如我們此前所想,基本上就是以此前自行研製的“閃電”防空導彈爲基礎,追加大型固體助推器而來,但是這種上世紀80年代蘇聯S-300P早期型水平的導彈,實際上在今天顯然仍然談不上先進。

從這一點來看,朝鮮需要至少100架左右現代化的戰鬥機,而這是朝鮮軍事工業無法自己解決的問題,原因我們前面已經分析過了,雖然朝鮮已經擁有了一套小而全的工業體系,並且在能夠獲得外部一些關鍵技術和成品援助的情況下,基本可以保障其軍事力量的運轉,但是距離能夠自行開發一種戰鬥機,這實在是差得有點遠。

此前已經有不少人在分析作爲朝鮮的“血盟”,我們可以向朝鮮提供什麼樣的援助。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由於朝鮮基本不具備完整的航空工業,因此提供技術援助讓朝鮮自行研製一種現代化輕型戰鬥機的想法顯然不現實。

那麼第二,就是向朝鮮提供FC-1“梟龍”戰鬥機——這對朝鮮空軍來說是一種比較合適的裝備,他們畢竟已經有了操作米格-21的豐富經驗,使用“梟龍“也可算是系統內升級的選項了。

但問題是,我國已經將梟龍戰鬥機生產線交付給巴基斯坦,現在成飛已經不可能專門爲朝鮮生產一批梟龍,朝鮮只能向巴基斯坦購買梟龍了,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雖然一邊是“血盟”,一邊是“全天候友誼”,但朝鮮和巴基斯坦之間進行交易顯然也會有一系列問題,這也不合適。

梟龍

所以基本上就只能是向朝鮮提供解放軍空軍現役機型的外貿版本。

我們的殲-11系列飛機是與俄羅斯有協議,不能用於外貿,所以也只能pass。

那剩下就是殲-10系列和殲轟-7了。

之前有不少人說過向朝鮮提供殲轟-7的可能,但殲轟-7畢竟比較老,在我國空軍也基本上已經處於發揮餘熱的狀態,對於解決朝鮮空軍面臨的難題——缺乏能夠在空戰中和F-16V、F-15K對抗的主力機型,沒有任何幫助。

到了今天,在中國空軍作戰序列內,殲轟-7飛機的主要價值應該說還是在取得制空權後,充分發揮使用成本低的優勢去執行轟炸任務——有點類似於今天俄羅斯空軍使用蘇-24的邏輯。而如果面對有強大防空系統的對手,殲-16顯然是我們目前最仰賴的機型。

所以這樣一圈看下來,殲-10是最符合朝鮮需要,也最適合向他們提供的機型。

可以想象,如果朝鮮獲得幾十架殲-10A戰鬥機,他們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復冷戰時期那樣的,獨立對抗韓國空軍的能力,雖然仍然談不上優勢,但至少可以讓朝鮮空軍有一戰之力。

當然此外可能朝鮮也需要紅旗-9BE這樣的高性能遠程防空系統。

假如朝鮮能夠獲得幾套紅旗-9BE,加上用於野戰防空的紅旗-16E或者更先進的LY-70導彈系統,再加上50架左右進行局部改進的殲-10A,例如改爲使用無錫中航工業雷電所開發的風冷有源相控陣雷達,或者乾脆改得大一點,用與爲巴基斯坦開發的JF-17 BLOCK3一樣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搭配上PL-10E和PL-15E空空導彈——那麼它就可以和韓國即將獲得的F-16V爲主的空軍有一拼了。

如此的發展將會讓朝鮮半島空中力量從嚴重失衡變爲基本恢復平衡,朝鮮的安全焦慮也將可以得到進一步緩解。這也許會引發韓國的不滿,但從軍事平衡的意義上講,顯然有助於半島局勢的穩定。

當然了,上述也只是我們對於朝鮮未來軍力發展的一種可能性的描述,不能代表這些事情就會發生,頂多說,這是合理的選項之一,或者說在韓國未來發生政局和政策變化後,是中國可以備選的方案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