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執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 圖源:視覺中國

連日來,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的相關消息持續刷屏外媒。從“中國最長載人航天任務”到“年輕的航天員團隊”,從“第一位太空行走的中國女性”到“美麗的發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彭博社、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等外媒連續跟蹤報道神州十三號的動態。外媒普遍認爲,神州十三號發射成功是中國航天計劃的重大成功。

“神十三”組員年輕化引關注

神舟十三號的3名航天員自公佈之日就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神舟十三號的機組人員“年輕化”的特點廣受關注,《南華早報》稱,他們的平均年齡比神舟十二號機組人員年輕6歲。

三位航天員不同的特點也引發國際媒體的濃厚興趣。作爲神舟十三號機組的指令長,經驗豐富的翟志剛是中國在太空漫步第一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他爲“中國的太空英雄”。CNN、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等美媒10月15日特意爲王亞平專門發佈推文,稱其爲“第一位太空行走的中國女性”。《南華早報》注意到,葉光富“英語流利”,將成爲天宮空間站全面運行後接待外國航天員和科學家的重要航天員之一。

中國航天員的太空之旅也讓世界同行備受鼓舞。北京時間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歐洲航天局在推特上第一時間轉發相關報道,並向神州十三發射團隊致以祝賀。歐洲宇航員馬蒂亞斯·毛雷爾10月15日發推稱:“我爲我的好朋友葉光富終上太空感到非常興奮。”曾在國際空間站執行過任務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宇航員卡迪·科爾曼16日向王亞平致以美好祝福,並對她說:“當你望向窗外,看到星星和地球,億萬女性正和你一起看着那扇窗戶,包括我。”

值得注意的是,從航天員到科研人員,中國的“天問”之路上有了越來越多年輕身影。“嫦娥”團隊、“神舟”團隊的平均年齡是33歲,“北斗”團隊平均年齡是35歲。年輕的中國航天人也在海外社交媒體引發了關注,一位賬號名爲“saotup ffgz”的海外網友10月16日在推特發文稱, “中國年輕人已成航天事業的主力軍”。

反映中國載人航天任務重大轉變

越來越年輕的中國航天人,不斷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績。CNN10月16日援引戴維斯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成斌的觀點稱,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還不到20年,他們執行任務的次數也不到10次,過去他們每隔三年到兩年才執行一次載人任務,現在每隔幾個月就會執行一次,如果中國保持這個速度,這反映了中國載人航天任務節奏的重大轉變。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事務副教授大衛·布爾巴赫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中國航天計劃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是從20世紀90年代一個相對低的基礎上起步的,在所有主要前沿領域都取得了如此迅速的進展。歐洲航天局、俄羅斯、印度和以色列近年來都遭遇了月球或火星探測失敗,但是中國在第一次嘗試中都成功了。他說,儘管美國擁有領先世界的航天計劃,但是“毫無疑問,中國是當今世界第二大太空強國”。

路透社10月16日發文稱,中國領導人曾感慨中國“甚至無法把一顆土豆送上太空”,而“如今中國的航天事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和平與衝突研究教授阿肖克·斯溫10月16日發佈推文表示,中國3名航天員抵達新的空間站,這是中國年輕的航天計劃的重大成功。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的報道,美國專利研究公司GreyB的數據顯示,從2000 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國政府和企業共申請了6634項與太空相關的專利,其中 90% 專利申請是在過去五年半內提交的。CNBC稱,“這些專利顯示着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創新能力。”

多國“排長隊”期待中國空間站

2022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之後,空間站將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全球科學界對此高度關注。《自然》雜誌7月引用奧斯陸大學醫學研究員特里西亞·拉羅斯的話稱,“中國的空間站提供了全新設施,中國正在鼓勵太空中的新實驗。”

《自然》雜誌早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時就刊文稱,全世界研究人員都在熱切期待天宮空間站“竣工”。中國空間站要到2022年末才能建成,但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已經排起了長隊等待。文章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目前已經初步批准了1000多項實驗,研究從暗物質、引力波到癌症惡化和病原菌生長等課題。《自然》雜誌注意到,中國目前已經批准的研究項目有的來自肯尼亞、墨西哥和祕魯等國的科學家,“這是中國鼓勵中低收入國家參與航天事業的努力結果”。

很多外媒注意到,中國對航天國際合作的開放心態,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一直以來,由於美國的政治反對和立法限制,中國一直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美國甚至在2011年通過“沃爾夫修正案”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中國在太空領域進行資金上的合作,以實現對中國太空事業的打壓。如今美國的“太空政治”仍未改變,CNN稱在與中國的太空合作上美國會“繼續保持獨立”。

一些美國科學家對此感到擔憂。布爾巴赫表示,這種分歧太“過頭”,可能阻礙寶貴的科學進步。許多美國盟友願意在太空探索方面與中國接觸,“美國可能不會從如此強硬的立場中獲得多少好處”。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16日報道稱,目前中國正在與來自法國、瑞典、俄羅斯和意大利等國家的太空專家合作。(文/老度)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編:武慧敏、毛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