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检察机关严打此类犯罪!此前有“瘦身咖啡”曾销往全国

10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今年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其中,针对群众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未成年人保护三大问题,最高检还进行了专项分析。

危险的“瘦身咖啡”被微商销往全国各地

最高检通报,全国检察机关1月至9月共起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9442人,同比上升21.7%。罪名主要集中在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占全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79.2%。

检察官强调,该类犯罪呈现三方面趋势,需强化防范、依法打击。

首先,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被非法使用或滥用。检察机关办案发现,一些农药、兽药或其他非食用物质被非法使用或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关犯罪手段迭代更新,危害叠加升级。

另外,通过网络直播、微商等方式层层销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该类犯罪销售模式逐渐由传统实体店销售转向网络营销。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直播、微商等方式层层销售,通过虚假宣传、给予返利等形式吸引大量消费者。这种模式短期内可将销售范围覆盖到全国甚至境外,受害人分布范围广,侦查取证难度升级。如,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中,被告人生产添加西布曲明的“瘦身咖啡”后,制作销售网站、虚假防伪二维码等,通过网络渠道销售至全国各地,销售金额830余万元,危及众多消费者身体健康。

此外,犯罪产业化、链条化趋势明显。一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借助合法公司的外衣,采用企业化经营方式制售伪劣食品,内部组织严密,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犯罪隐蔽性、反侦查能力强,打击根除难度大。如,检察机关办理一起假冒某知名品牌烤鸭案发现,该案已形成上游提供假冒包装材料—中游小作坊加工制作—下游向导游销售—末端经由导游向游客出售的完整犯罪链条。

检察机关表示,会持续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遏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易发多发态势,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跨省域非法倾倒固体废物问题较为突出

今年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65505件,督促处理各类生活垃圾23.3万吨,督促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89.9万吨,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生活垃圾占地面积2095.6亩。一企业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实施非法填埋,未及时处置,致使4.8万平方米土壤被污染。检察机关依法办案,向生态环境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后,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履职,促使涉案企业投入首批3.2亿元进行生态修复;随后,生态环境部门对辖区30家企业开展危险废物处置专项执法检查,要求限期整改,促进规范管理,取得系统整治效果。

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跨省域非法倾倒问题较为突出。一些不法企业雇佣无资质人员,向相邻省份倾倒、处置固体废物。如,浙江一企业违法向江西省浮梁县两处地块倾倒危险废物,致使地块周边8亩范围内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受到污染,当地3.6公里河道、6.6平方公里流域环境受到影响,造成1000余名群众饮水用水困难。当地政府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专人值班、取水送水、异地代替,并新建饮水工程、洗衣码头工程等。涉案企业相关责任人构成犯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至六年六个月不等。同时,检察机关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判决该公司承担环境修复费用、环境功能性损失费用、应急处置费用等285万余元,并承担环境污染惩罚性赔偿17万余元。目前被污染环境正在整治中。

二是部分企业和相关负责人法治观念不强、环境危害意识淡薄、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不到位。

三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管执法需要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存在监管力量缺乏、手段落后、投入不足等问题。

检察机关表示,针对固体废物跨区域倾倒等问题,将强化检察机关一体化办案机制,推进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建设,依法惩治固体废物污染违法行为。同时,加强与行政机关协作配合,切实加强固体废物规范化处理,强化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积极推进综合治理。

未成年人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犯罪同比增长三成

今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及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犯罪4822人。其中,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诈骗罪2066人,占42.8%;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1205人,占25%。

检察官介绍,未成年人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犯罪同比增长三成。“由于未成年人易沉迷网络、受到各类不良信息诱导,在遇到问题时,易与网络因素叠加,诱发实施网络犯罪。”检察官说,除虚假交友、骗买游戏装备、刷单诈骗等诈骗手法外,还出现了利用网络平台监管漏洞虚假充值、骗取运费险及退货款、诈骗未成年追星族等新型犯罪手段和作案方式。

一些诈骗团伙利用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成熟、识别风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弱等特点,以及法律对未成年人从轻、减轻处罚的特殊政策,胁迫、教唆、利诱未成年人参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甚至利用公司化运作,裹挟未成年人加入跨境诈骗集团。如,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急于赚快钱的心理,设置“高薪”“兼职”等诱人入职条件,使未成年人成为诈骗集团业务员;发布租借网络账号、银行卡、电话卡、收款二维码信息,让未成年人在不知不觉中为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帮助;发布支付转租中介酬劳等广告信息,使部分未成年人成为收售“两卡”的职业卡商等,严重损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检察官还提出,未成年在校学生、低龄未成年人受害问题也值得关注。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学生网上学习、社交之机诈骗钱财:有的在班级群冒充班主任骗取学费、收取爱心捐款;有的以低价出售电子产品、扫码领取虚拟礼物、游戏充值等方式,诱骗未成年人通过网络支付费用;一些不法分子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追星族为诈骗对象,在网络平台发布“明星感谢粉丝”“领取任务”“明星生日回馈”等消息,以充值返现等手段,诱骗未成年人用手机多次扫码,低龄受害人数量大,社会影响恶劣。

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依法惩治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犯罪,积极推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对涉罪未成年人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