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瓷磚產業調查:多因素致減產停窯,留住工人抗壓前行

企業稱,限電、天然氣漲價、市場不景氣等,致使公司不得不減產。

這家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的陶瓷廠佔地400畝,3條生產線正常日產瓷磚約7萬平方米。8月以來,該廠陸續關停了其中兩條生產線,工人也從原先的700餘人減至目前的百餘人。

向立永是這家陶瓷廠行政部的負責人,週日還在廠里加班。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介紹了上述情況。對於原因,向立永稱,限電、天然氣漲價、市場不景氣等,致使公司不得不減產。

去年疫情,截斷了多數瓷磚的出海之路。今年疫情和國際物流雖稍有好轉,但下半年以後,限電、原材料及燃料等成本上漲,使得這類陶瓷源頭生產廠家的日子依舊過得緊張。

廣東省是全國瓷磚第一齣口大省,前瞻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陶瓷出口省份中,廣東佔比達到41%。第一財經記者近期走訪了肇慶、雲浮等地的陶瓷生產廠,瞭解他們的生產經營現狀。

多因素致企業承壓

自2003年以來,肇慶建築陶瓷企業數量和產能分別達到廣東省的1/4和1/3,但產能規模帶來的環境壓力也逐漸顯現。也因此,目前,肇慶已有190條陶瓷生產線完成“煤改氣”改造,其餘生產線均已停產或退出。

但向立永稱,這幾個月以來天然氣的價格也漲了很多。10月17日,他查閱了最新的天然氣價格,“今天(17日)已經接近5元/立方米了,漲價前的價格是2.2元/立方米,已經漲了一倍多。”

據向立永介紹,“煤改氣”之後,正常三條生產線全開的話,按照原先兩塊多的單價,每月生產單天然氣的費用需要100萬元左右。而目前天然氣的單價翻了番,若正常生產,每月在天然氣這塊兒的成本至少要200萬元了。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監測數據顯示,10月上旬液化天然氣(LNG)價格報5902.1元/噸,與9月下旬相比下跌2.8%。不過,10月上旬的價格較5月上旬的3329.1元/噸已上漲近一倍。

向立永所在的陶瓷廠以出產中高端的地板瓷磚爲主,天然氣漲價後,一塊800mm×800mm的瓷磚成本要增加1~2元,但是給經銷商的價格還沒有漲價。現在盈利很少,只能保證不虧本。

提及行業內是否有企業因爲天然氣價格高昂而採取停產的措施,廣東伯林陶瓷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度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肯定有部分企業需要轉型,如果無法通過內部解決,就只能停產了。“成本結構裏面最主要的兩塊是原材料和天然氣,現在其中的一個主要成本漲了一倍多,企業很難去報價。”

而廣東省雲浮市的一家陶瓷廠相關負責人劉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所在的陶瓷廠還未進行“煤改氣”,但煤也漲得厲害,目前已經徹底停窯了。

他表示:“煤價上漲得厲害,我們這邊6月還是正常生產的,後面煤價上漲得比較厲害,廠子也就陸續停產了。正常廠子一天用煤要七八十噸,相比六月份以前,如果現在繼續生產,一天成本就要增加七八萬,一個月下來差不多增加了兩百多萬成本,甚至現在這個價格還拿不到煤。”按照這個行情來計算,目前生產一塊600mm×600mm的瓷磚成本要上漲最少5毛。

劉新說,年初煤價才900多元/噸,10月以後漲到了2000多元/噸,但是他們給經銷商的價格並沒有大幅上漲,今年再生產的話就基本白乾了。

松發股份(603268.SH)在2021年年度報告中也提及能源及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其主要能源是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潮州陶瓷行業協會會長、松發股份創始人林道藩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當前,原料價格上漲、海運與貨櫃的緊張、用工難、匯率影響等因素使得企業承壓,天然氣價格的上漲更是使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增長,對企業的生產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企業市場化經營的平衡也提出了挑戰。

除限電和燃料漲價問題,困惑某陶瓷廠老闆姜來的最大問題是市場萎縮。近幾年來,他工廠原有的6條較小生產線,目前已經減至2條。姜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倉庫已經囤了很多貨,按照現在的產量,一個月能產2萬平方米瓷磚,但是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幾個月才能賣出2萬平方米瓷磚。

但究其原因,姜來稱,導致市場行情下行的原因有多種,不乏國內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海外國際物流成本高昂、原材料和燃料價格暴漲等。

想辦法留住工人,抗壓前行

一家電子生產廠的老闆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就算業務不賺錢,也要持續做下去,爲的就是留住工人。劉新和向立永也皆向記者傳達了該觀點。

生產線一旦停窯,再開窯便是明年的事兒了。向立永稱,一開一關對機器損害很大,所以往往每年一般在1月10號之前停窯,到三四月開窯生產,期間也需要對生產設備進行維修。今年陶瓷業的工人普遍都提前兩三個月休年假了。

向立永所在的廠裏,減產前有700餘名工人在崗,現在只剩下100餘人了,提前“休假”的近600名工人已返回老家,僅剩的一條生產線所產生的利潤十分微薄。但向立永稱,只要沒辭工,在過年前每人每天有40元的生活補貼,但相對於正常上班時六七千的工資,這些補貼確實也是杯水車薪。

他還表示,只要不虧本,還是想加大生產的,最主要的是有這麼多工人在,要留住他們,就是要有活兒幹。

劉新則表示,原先廠裏有200多工人,停產之後,只留了50餘名工人負責現貨瓷磚的一些出廠工作。至於另外的150多名工人,劉新表示,都“放假”回家了,每月補貼每人1410元的基本工資。

“有工作大家都開心,現在停產了,我們也只能保證大家的一個基本生活費,希望等明年開工後,這些工人們能夠全員返崗。”劉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等量產開始,“招工難”也是個大問題。

對於天然氣價格接下來的走勢情況,林道藩認爲,“隨着北方進入供暖期,未來國內液化天然氣的需求還將繼續上升,價格下跌的可能性較小。但我們相信國家的調控,會讓天然氣價格平穩運行。”

同樣,丁度程也認爲,未來天然氣價格還是需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預計不會再大幅上漲。同時,在他看來,成本只是一個方面,面臨的真正問題還是海運價格高昂,這個對客戶的影響是最大的。

林道藩說,陶瓷企業如今面臨多重壓力,也是在考驗公司抵禦風險挑戰的能力。低端產品如果單純一味以價格取勝,低價競爭,即便不是天然氣價格高企,相信也會被市場逐步淘汰。

“短期來看,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市場化經營壓力加大,產能減少,經營價格需要進行調控;長期來看,行業內加速優勝劣汰的進程,留存優質企業,孵化行業潛力股。此外,從行業而言,需要思考尋求多種清潔能源替代的可能性。”林道藩說。

對於限電限產、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煤炭、天然氣、原油價格也屢創新高,國內電力和煤炭供應偏緊,多種因素導致近期部分地方出現了限電現象,對正常的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此,中央高度重視,近期國務院常務會對進一步做好能源的生產供應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相關部門積極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迅速出臺了一系列市場化改革和保供穩價措施。

他表示,隨着相關措施的逐步落地見效,煤炭、電力供應偏緊的狀況將會得到緩解,對經濟運行的制約也會降低。

(受應訪者要求,向立永、劉新、姜來等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