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幕的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徐匯展區以“花開蒲匯塘”爲主題,濱水開放空間主展場正是欽州路639號——曾經的欽青花卉市場所在之處。花卉市場如今煥新爲8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城市公共空間,由花房驛站、夢空間、共建花園、大地藝術田、花房驛站、小竹林、跨界花園、“在海上”大沙發等功能區域組成,通過不同分區的聚合展示,具象體現了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場景縮影。

圖說: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徐匯展區以“花開蒲匯塘”爲主題 官方圖

建築變身

花卉市場的“花痕”既隱身又悄悄地在細節之處“留香”,一座2層高的“玻璃房子”被命名爲花房驛站。綠色的鋼結構骨架,撐起了通透的玻璃,秋日的陽光淡淡灑落,綠色的植物於玻璃房的各處伸展着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枝葉,行徑期間,恍若進入了一片植物園。其中的一層爲互動體驗展,主要展現徐匯近年來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建設成果,包括鄰里匯建設、社區環保中心、便民菜場、武康大樓轉角景觀空間提升等。二層佈置成了“社區規劃師圓桌展”,邀請徐匯13個街鎮的社區規劃師,將心目中的“15分鐘生活圈”幻化在植物與花器中。

田林街道社區規劃師吳茂輝指着田林空間藝術季主入口的一排兩層樓房告訴記者,這是改造城市中老舊工業建築改造的典型案例,即功能置換+形象升級。這裏原先就是花鳥市場的一部分,我們將“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貫穿在改造設計中:首先還原空間的流動性。僅保留建築的框架結構,打通二層樓板,以帶有濃郁復古氣息和生態特質的竹筒掛燈增加一二層空間上下的流通。同時保持整個底層空間的通透性,讓原本阻隔城市道路與蒲匯塘之間視線和動線聯繫的封閉障礙,成爲一種開放的、貫通城市與自然間交融的流動空間,讓蒲匯塘重新迴歸城市生活。

圖說:展覽現場 官方圖(下同)

其次是增加自然化的視覺元素,強調整體形象的趣味性。“我們利用原有二層建築的窗戶和內部空間形成竹林中貓咪生活的窗口場景,並以豐富的色彩活躍建築的整體氣質。這種櫥窗化的展示將帶來一種奇特的觀感:象徵着自然界的動物從人工化的建築環境中探出頭來窺探人類的世界,昭示着人與動物在共同的家園中和諧的共生。”

功能增加

一層空間裏,居然還有小菜攤位,擺着品種並不稀少的蔬菜瓜果白菜、番茄、雞毛菜、南瓜,剛剛到貨的蜜梨金黃的色澤在夕陽下尤其醒目,吸引着人們不斷詢問。售貨員沈阿姨樂呵呵地介紹:“我的番茄炒出來的味道和番茄醬一樣,是小時候的味道……這裏都是平價菜哦你要的話四個番茄一道去,便宜點。”

吳茂輝說,兩層樓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拆除,這是最後一次作爲花鳥市場的一部分來完成它的使命,但是它的功能又比原先的花鳥市場更加符合,在這裏,買花,喝咖啡,買菜,聊天……

“這是我們理想中的城市空間,讓自然迴歸城區環境、讓藝術浸潤街頭巷尾、讓文化重塑日常生活。”在“花開蒲匯塘”展區中間的大地花田上,由知名藝術家打造的貓主題雕塑最爲吸引眼球。一隻大貓慵懶地趴在花田上,一隻小貓頑皮地躲在雲朵中。主展區的西南角是一片“社區生態花園”,這裏有蜂蝶安居的世界、有鳥兒歡喜的水塘,更有爲小朋友準備的種子接力站跟實驗田。大家可以來這邊聞花香、觀蜂蝶,播種、澆水、養護,把扭蛋種子帶回自己的家,把心目中的花園和美好社區未來繪到牆上。

吳茂輝告訴記者,附近的居民們正以積極參與的方式不斷走入這裏,城市空間藝術季特別安排的裝置作品和藝術化的行爲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移走,但是傳遞的理念會留下來。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記者手記丨點亮生活

買菜的攤位前,不斷地有白髮的老人、下班路過的白領,還有帶娃玩耍的年輕媽媽來詢問菜價;緊鄰着紅紅綠綠的蔬菜,就是咖啡飄香,一條走廊之隔,是一家花店,不小的空間裏綠葉、花朵、花器擠擠挨挨,爭先恐後地往外冒;同一個屋檐下的不遠處,“一噸計劃”的藝術展正在進行,用碎木屑鋪就的地板既吸引人踏上去一試,又以粗礪礪的外表讓人有點心生隔閡。一個空間裏複合了那麼多的功能,且整潔乾淨,讓人無法想象曾經嘈雜的過往給周圍居民帶來的不便。

這樣的空間升級改造在徐彙區已經不止一處,從人的尺度、從羣衆感受出發,已打造了凌雲417街區、徐家彙樂山街坊、漕河涇華富街區等片區一體化治理的示範樣本,以及天平梧桐66、烏中市集等一批“小而美”的精品更新項目。隨着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徐匯展區的正式開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重要理念,將點點滴滴潤物細無聲地浸潤街區,點亮生活。(徐翌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