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去世,曾後悔未能阻止戰爭

鮑威爾曾經在三任美國總統的政府中任職,不僅打破了種族、階級的界限,更跨過軍事和文官系統的鴻溝,成爲第一位非洲裔國務卿。但未能阻止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成爲他自己也後悔的職業生涯污點。

文|《財經》記者 蔡婷貽  

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家人10月18日在社交媒體上對外宣佈,美國首任非洲裔國務卿和參謀長聯席會主席鮑威爾將軍因新冠肺炎併發症過世,享年84歲。

鮑威爾生前患有多髮型骨髓瘤,是一種抑制人體免疫系統的白細胞癌症,所以儘管他生前已接種新冠疫苗,但是無法形成有效免疫力。

軍事將領出身的鮑威爾生前雖然因爲疾病頻繁進出醫院,但是他戰鬥的精神並沒有改變。他在7月中告訴美國媒體,“我得了多髮型骨髓瘤和帕金森氏症,除此之外,我還好”“不要爲我難過……我已經84歲了……我沒有因爲對抗這兩個疾病浪費過一天,我仍然維持良好狀態”,在過世之前,他堅持自己開車到醫院取藥和檢查。

鮑威爾曾經在三任美國總統(里根、老布什和小布什)的政府中任職。他的家人宣佈死訊後,美國跨黨派人士同感哀悼。對美國政壇而言,鮑威爾不僅打破了種族、階級的界限,更跨過軍事和文官系統的鴻溝,成爲第一位非洲裔國務卿。

“吉爾和我爲我們親愛的朋友的過世感到深深的難過。”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在社交媒體表示。

“勞拉和我爲鮑威爾的過世感到悲傷。”小布什總統發表聲明指出,“他受到總統們的喜愛,兩次拿到總統自由獎牌。”

2008年得到鮑威爾跨黨派支持的民主黨總統奧巴馬,更細數他在大選時得到鮑威爾化解公衆質疑的感激之情。當時,鮑威爾挺身而出公開表示,奧巴馬不是穆斯林而是基督徒,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就算他是穆斯林又怎麼樣?……(如果)有一個7歲穆斯林美國人相信自己能當美國總統,那又有什麼問題呢?”

現任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在社交媒體表示:“科林·鮑威爾將軍是無法取代的。他是我的摯友和導師,此刻,一想到失去了他,我心中便傷痛不已。”

不過,不少伊拉克人對鮑威爾協助小布什政府在2003年攻打伊拉克仍感到憤怒。一名伊拉克作家和母親對半島電視臺表示,“他說謊,說謊,說謊……導致我們現在還陷在無法結束的戰爭之中。”

鮑威爾至死前都爲自己沒有更積極阻止戰爭而後悔,他反覆表示,當時很多情報都是錯誤的。“我沒有說謊,我不知道情報是錯的,我(當時)是國務卿,不是情報主管……但是我無法花很多時間不斷反省,因爲那不能改變什麼。”他卸任後成立基金會協助年輕人和少數族裔來爲自己贖罪。

牙買加移民的從軍路

鮑威爾來自紐約的一個牙買加移民家庭,父親在曼哈頓的服裝區工作。鮑威爾自小到大學一直是一個平庸的學生,他甚至自己戲稱,平均學習成績是C。不過,他在就讀紐約城市學院時加入了軍官訓練團(ROTC),自此發現自己對紀律、軍中層級和軍中友情的喜愛,順勢成爲千名學生組織的領導,最後大學畢業後選擇進入陸軍當作職業的起點。他在回憶錄中指出,“身爲一個黑人在美國社會中,沒有任何路徑(比陸軍)提供更多機會了。”

越戰成爲鮑威爾展露頭角的機會。當他在1962年聖誕節降落在越南時特別興奮,他在回憶錄中指出,被選派前往越南的都被認爲是軍中的未來之星,“我變成其他職業軍人嫉妒的對象。” 他總共被派往戰場兩次,分別是1962年-1963年和1968年-1969年。

在越南完成第二次任務前,他和指揮官搭乘的直升機在撞到樹之後墜毀到地面,鮑威爾受到輕傷,扭傷了腳踝,但是他協助指揮官和兩名同事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爲他自己贏得“功績勳章”。在越南的經驗令他總結道,美國不該輕易開啓戰端,“當我們走向戰爭時,我們需要有一個國民能瞭解且支持的目的,需要能調動所有資源來滿足任務,最後進入到戰場打贏戰爭。”反過來說,如果無法說服國民,戰端就不該輕啓,他再三強調,軍事將領需要很誠實地將事實呈現給文官領導人,而非“爲不成熟的理由支持半心半意的戰事”。

鮑威爾在第二次前往越南執行任務時就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在任務結束前,他完成進入研究生院的GRE考試,接着回到美國後順利進入喬治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就讀,畢業後進入五角大樓工作,他原本打算成爲國防部的一名電腦工程師,沒想到在陸軍同事建議下申請白宮研究員(White House Fellowship),最後打敗1000多名申請者,進入白宮的預算和管理部門執行短期工作。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工作勤勉讓他得到白宮重要成員的關注,但是他在1973年前往韓國參與駐韓美軍的訓練事宜,接着回到美國後又進入戰爭學院進修。

1977年,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邀請鮑威爾到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但是遭到拒絕。幾個月之後,布熱津斯基又再試着向鮑威爾提出邀請,但同時五角大樓國防部長的主要幕僚也想僱用鮑威爾,他最後選擇了到國防部工作,因此成爲了解華盛頓運作、遊說和談判的專業人士。

伊拉克戰爭——職業生涯的污點

1989年秋天,老布什總統任命鮑威爾爲參謀長聯席會主席,他擔任此職務的首要任務是推動軍隊裁減和重組,同年美國攻打巴拿馬時,鮑威爾的公共形象迅速得到大衆關注。接着,老布什總統決定出兵發動海灣戰爭,迅速將薩達姆的軍隊驅逐出科威特讓鮑威爾獲得“國家英雄”般的對待。

鮑威爾在1990年時建議老布什總統派出大量軍隊到科威特,以人數壓倒薩達姆軍隊的侵略,在短時間完成戰爭,他的戰爭心法——決定你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執行之後離開——成爲美國軍隊的重要指導原則。

克林頓上臺後,鮑威爾和克林頓政府的一些官員在政策看法上出現分歧,他反對美國轟炸波黑,認爲有限的空中轟炸無法影響塞爾維亞人的行爲,同時軍事行動的政治目標並不夠明確,和克林頓政府其他成員多次發生衝突,他最後在1993年9月底卸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1995年鮑威爾出版自傳《我的美國之路》爲是否競選總統試水,儘管他的支持度相當高,但共和黨部分右翼人士反對他參選,更重要的是他太太也不支持,因此最後1995年11月宣佈無參選打算。

2000年小布什投入總統大選後,鮑威爾就加入他的競選陣營,協助制定政策和在競選場合發表演講,2001小布什外交團隊在當選後就私下認定鮑威爾將出任國務卿,而鮑威爾也表現出興趣,最後鮑威爾成爲小布什第一個任命的內閣成員。

鮑威爾的軍事背景在副總統切尼、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 、國家安全顧問賴斯的強力主導下,最後處處受到牽制,難以在政策上發揮作用。最後當切尼、拉姆斯菲爾德和賴斯都說服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時,鮑威爾強烈警告小布什,告訴他應該先結束阿富汗戰爭,攻打伊拉克在國內和國外的支持都不夠,但是小布什已下定決心。白宮和國防部最後要求鮑威爾在聯合國演說中聲稱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推銷攻打伊拉克的正當性,身爲國務卿的鮑威爾最後也無法抵擋壓力,“那是我(職業生涯)記錄上的一個污點。”他在2005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微博熱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