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MF亚太部门副主任:亚太区域经济分化加剧,供应链紊乱前景难测

斯里尼瓦桑坦诚,很难预测供应链紊乱的局面是否已触底。

10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发布的最新一期《亚太区域经济展望报告》(下称“报告”)中警告,受德尔塔病毒肆虐的影响,IMF将今年亚太区域经济增速预测下调至6.5%,较4月的预测值下降1.1个百分点;预测2022年亚太区域经济增速有望达5.7%,较前预测值上调0.4个百分点。

区域内分化进一步加剧。

IMF亚太部门副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域内几乎所有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下调。”

他进一步解释称,德尔塔病毒肆虐加剧了区域内的经济前景分化程度,并且上述受创最重的国家恰恰是疫苗普及工作较为落后的国家。

在优渥的外部需求和宽松的金融环境带动下,以高科技和大宗商品出口为主的经济体继续受益。IMF预计,2021年区域内发达经济体增速有望达到3.7%,较4月预测值微幅下调0.1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区域内发达经济体增速有望达到3.4%,较前预测值上调0.6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以服务出口为主的经济体(太平洋岛国、泰国等)则面临更为有限的增长空间。

IMF预计,2021年区域内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7.2%,较4月预测值下调了1.3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上述经济体增速有望达到6.3%,较4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太平洋岛国今年增速预期被大幅下调了2.5个百分点,至2%。

鉴于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病毒变异进一步蚕食疫苗有效性,供应链紊乱,和美联储正常化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全球金融溢出效应,IMF警告,亚太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正在加剧。

斯里尼瓦桑坦承,很难预测供应链紊乱的局面是否已触底,或将在何时得到缓解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经济体是否能够找到可持续的应对疫情的办法,并扩大疫苗普及。”斯里尼瓦桑补充道。

在食品价格走高,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和供需错配的三重压力作用下,区域内经济体的通胀压力明显上升。目前而言,IMF依然认为上述供应链挑战和通胀大概率是暂时的。

斯里尼瓦桑表示:“我们预计通胀走高的情况将于今年年底见顶,并在未来8至12个月逐步回归正常。但是,导致通胀走高的原因已经从供应链挑战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延伸至能源短缺。因此,下行风险正在加剧。”

报告警告称,快于预期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恐将导致多数亚洲经济体,特别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受到打击,加剧经济下行风险。

报告认为,若美联储加息是建筑在美国经济形势走强的基础上,其溢出效应将是积极的。另一方面,历史数据显示,若美联储加息是由于通胀或通胀预期上升,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恐将面临巨大(sizable)负面溢出效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