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彩陶制作的刘新安

刘新安工作的地方堆满了彩陶制品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房琳闾斌文通讯员王相鹏摄影

神秘的纹饰、绚烂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从泥土中走出的彩陶,带着先民的智慧,凝结成仰韶千年文化的载体。

镌刻着文化印记的彩陶,让无数人为之痴迷,55岁的三门峡市渑池县人刘新安便是之一。

其实,刘新安从事彩陶制作算是“半路出道”。

上世纪90年代初,刘新安探索黄河澄泥砚制作,数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获得发明专利证书。2003年,在外地打拼的刘新安接到当时渑池县旅游局领导的邀请,决定回乡。

“试试研究开发仰韶彩陶制作吧,‘彩陶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就等同于仰韶文化,历史需要实物来见证。”刘新安说,当时领导的这番话触动了热爱传统文化的他,他决定用自己的双手复原仰韶彩陶的制作工艺。

之后,刘新安反复到仰韶文化遗址查看,向彩陶爱好者及仰韶文化的专家、学者取经。先掌握理论,后大胆实践,反复揣摩先民的制陶技艺。

“彩陶很难复制,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制作工艺。”刘新安介绍,一件彩陶作品要选用优质陶土,再经过拉坯、打磨、雕刻、烧制等工序后,才能完成。

如今,在刘新安创办的河南仰韶科技有限公司彩陶厂区,随处可见纹饰多样、器型各异的彩陶复制品。橱柜里、展台上、房间内,甚至是走廊,都被整整齐齐摆满了,狭窄处几乎无法下脚。除此外,厂区内还能看到以仰韶文化纹饰、符号、图腾为装饰的实用形生活器皿,如杯盘餐具,茶艺茶盏、商务茶杯、雨伞、文旅伴手礼产品等,还有灯杆、灯柱,彩陶座椅、彩陶花盆、双联壶形状的垃圾桶等文创产品。走在其中,仿佛置身另一个古色古香的彩陶世界。

今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举行。在纪念大会来临之际,作为三门峡市仰韶文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新安和他的团队也有了新动作和大梦想。“我们很幸运赶上这个100周年,因此谋划建成‘1921彩陶艺术博物馆’,制作11526件仰韶彩陶高仿复制品。”刘新安说,之所以博物馆命名为“1921”,是为纪念在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掘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也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开端。“11526件”的数字,则是要制作6套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彩陶仿古艺术品,每套1921件,总量是11526件。

“从2019年起,截至今年10月10日,11526件仰韶彩陶高仿复制品已全部完成。”刘新安说,在这之后,他们公司还计划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大学生仰韶彩陶制作技艺培训等工作,“希望能通过这个活动,用实物见证历史,让更多人零距离触摸彩陶,实现与先民的对话。”

“百年仰韶百年梦,千年彩陶千年情,希望通过公司不断的创新,把仰韶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公司董事长王新军也怀揣同样的梦想。

编辑:Wei We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