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工作極富開拓精神,但探險的條件通常艱苦又危險。爲了克服這一難題,全球研發出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替人類潛入深海、鑽進暗穴,甚至登上火星、月球找尋稀有礦物質與生命跡象。

今年5月,我國自主研發的探測器“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成功實現了“繞、落、探”三個重大目標。

國外又有哪些機器人探險家,它們又在哪些地方留下了足跡?

01

模擬狐猴的機器人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正在建造新一代機器人,它的運動機制模擬了一種動物:狐猴。狐猴是當之無愧的攀巖高手,在懸崖上也能行動自如。

得益於對狐猴的模擬,機器人勒穆爾3(LEMUR 3)獲得了極強的抓地力。勒穆爾3的抓手由成千上萬個尖鉤組成,即使在接近垂直的牆面也能攀巖行進。

勒穆爾3還配有七套立體聲攝像機,用於觀察記錄周圍環境。此外,勒穆爾3還裝載了基於光探測、用於測距的激光雷達,能夠三維映射地形環境。

科學家對勒穆爾3在極端地形上工作的設計,是爲了以後將它系統地應用在火星和月球上執行探測任務。

02

洞穴漫遊車

美國宇航局爲模擬在火星上的弱光環境下展開調查,設計出了洞穴漫遊車(CaveR Rover)。通常情況下,在洞穴中照明時,洞穴內微生物材料層和礦牀會發出複雜的顏色陣列,不利於研究觀測。

但洞穴漫遊車配備了大量的科學相機和成像工具,只接收從洞穴壁表面反射的少量光線,能夠幫助科學家識別並揭示出洞穴內的生命跡象。此外,洞穴漫遊車還配有激光掃描儀,能夠精確繪製出洞穴的地圖。

03

地形探險家,機器狗

這個四條腿的探險家叫作NEBULA-SPOT,它運用了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自主“智能”技術,由波士頓動力公司建造。科學家設計它的初衷,是爲了展開對地下或火星、月球表面的探測。

這種探險機器狗具有極強適應性和自主性。在極端環境中,即使在沒有人類指導或無法訪問全球定位系統的情況下,機器狗也能對地形開展探索。

04

冰下探測車,布魯伊

布魯伊(Bruie)是由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開發的用於冰下的探測車,它配備了兩個輪子,運行時在冰層下滾動。布魯伊攜帶了許多科學儀器,能夠拍攝圖像、收集冰水交界處的重要數據,還能夠測量與生命相關的參數,比如溶解氧含量、水鹽度、壓力和溫度等。

2019 年年末,科學家曾在南極的凱西研究站(Casey research station)對布魯伊進行實地測試,他們希望這種探測車能應用在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上,探索其水世界。比如,木衛二的歐羅巴,土星衛星恩塞拉杜斯的地下海洋等。據悉,美國宇航局已經在建造歐羅巴快船軌道飛行器,計劃於2025年發射,爲在冰層下尋找生命的任務奠定基礎。

05

世界上第一艘全自動無人深海航行器

Vityaz-D是世界上第一艘全自動無人航行器,由俄羅斯聖彼得堡設計局研發,它長5.7米,直徑1.3米,重5.7噸。這艘航行器水下速度爲每秒1米,最深可潛到12千米,而最大續航時間爲 24 小時。

2020年5月,這艘航行器到達了世界海洋的最深處馬裏亞納海溝。這艘航行器運用人工智能技術 ,實現自動避開沿途的障礙物,並尋找路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