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雍陽,微風拂過,陣陣稻香撲鼻而來,沉甸甸的稻穗層層搖曳,肥美的蟹羣在田間地頭爭歡,醉人心扉。

眼下,上馬臺鎮楊家河村的1900餘畝稻田,已進入每年的稻蟹雙收季,一副稻花飄香、稻蟹共生、五穀豐登的壯美畫卷盡收眼底,農民因喜獲豐收而笑開顏。

“2013年我們村開始稻田養蟹,到現在已經有8年了,從目前來看,螃蟹和水稻的前景非常可觀。”談起發展稻田養蟹,天津市吉達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楊守龍高興地說,“之前,我們村就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充分利用金泉湖水庫的有利條件,是有名的水稻種植村。”

怎麼可以把水稻種得更好?從發展之初,楊守龍就秉持打造精品水稻的理念,堅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從插秧到鋤草,全程機械化。看着這麼一大片稻田,楊守龍總是感覺還可以再做點什麼?除了水稻,在稻田裏還能做些什麼來增加水稻的附加值呢?爲了解決這一難題,在鎮黨委政府帶領下,合作社嘗試稻蟹混養模式,依託現有的水稻種植,開始養殖稻田蟹,形成了“稻在水中長,蟹在稻下游”的美好畫面。“螃蟹以水草、小蟲子爲食,它能覓食水稻田間的害蟲和蟲卵,從而大大降低蟲害幾率。它的排泄物對稻根又是特別好的有機肥,可以提高水稻品質。”楊守龍說,稻養蟹、蟹養稻,稻蟹共生,實現了一水兩用、一地雙收,還提高了水稻質量和扣蟹產量,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尤其是蟹田米,很受消費者的喜愛,今年還將稻米註冊了金泉湖品牌。

爲了保障稻、蟹品質,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專門聘請了多年從事稻蟹種植的“土專家”——62歲的趙寶明,談到這些年的變化,他感觸頗多:“近年來,國家對農業越來越重視,全區‘稻田養蟹’規模不斷擴大,質量穩步提高,效益日漸顯現,管理水平趨向科學。”

“3、4月份育蟹苗,5月份開始放蟹苗,9、10月份開始往外賣,以100元4斤的銷售價格,每畝地的收益在800元左右。今年雨水足,水稻長勢特別好,畝產能達到1500斤,這1900畝地的利潤非常可觀。”楊守龍邊算賬邊說,“這裏靠近金泉湖水庫,水質特別好,種出來的水稻口感香甜,螃蟹沐浴在稻花香裏,肉質特別香甜……”

“對,這裏的螃蟹特別好喫,去年我就買過,今年我還得多買點,給親戚朋友們嚐嚐!”特意從城區開車前來購買螃蟹的王國強搶着說道。

56歲的楊守宣說起自身收益變化激動不已,以前養魚爲生,自從村裏成立了合作社,他第一時間響應:“我們村在全區首個搞起了稻蟹混養,村民享受到了土地流轉的好政策。原來貧瘠的土地上,種上了水稻、養起了稻田蟹,黨和政府不僅幫我們聯繫相關養殖專家現場指導,爲我們在養殖方面創造經驗交流和學習的機會,而且在銷售和宣傳方面提供了幫助,讓我們農民真正體會到了黨和國家的關心和關懷。”站在稻田埂上,望着金燦燦的稻田,那份對於豐收的期盼洋溢在楊守宣臉上。

一片片黃澄澄的稻粒穗子隨風傾斜,一隻只螃蟹在稻田地裏嬉戲玩耍,這和諧的場面充分肯定了“稻蟹混養”這種不費水、不佔地、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經營理念。下一步,上馬臺鎮將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爲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充分利用稻蟹共生種養的優勢,進一步做好精包裝、深加工品牌的建設,帶領全鎮百姓共同致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