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1中新知識論壇在廣州召開。本次論壇以“把握‘雙循環’新格局,探索中新合作新契機”爲主題,探討以中新廣州知識城(下稱“知識城”)爲代表性項目的中新合作如何全方位融入中國“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扮演好內循環與外循環重要連接點的角色,打造高水平開放能級,進一步引導國際資源集聚國內,助力國內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新加坡駐廣州總領事羅德傑(Loh Tuck Keat)致辭)

新加坡駐廣州總領事羅德傑(Loh Tuck Keat)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新加坡與中國建交已有30年曆史,歷來是中國“外循環”策略中的緊密合作夥伴。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的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合作也進一步深化,爲中新合作帶來了更多機遇。其中,以知識城項目爲代表的粵新緊密合作將帶來更多的協同效應和互利互贏的契機。

廣州市黃埔區委副書記陳智勇表示,知識城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新加坡合作方的大力支持,未來更需要雙方發揮優勢、凝聚共識、深化合作,繼續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上下功夫,共同拓展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我們希望把知識城打造成爲新加坡企業進入中國的首選地和新加坡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最重要支點,成爲粵港澳大灣區內循環和中國-東盟外循環的連接點。”

中新廣州知識城合作事務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鄭勇在專題演講中表示,未來,知識城將搶抓“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契機,繼續爭取推動一批優惠政策和國家級項目落地,將知識城打造成爲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引領區,“一帶一路”建設新紐帶和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同時,以更多旗艦項目落地、更優秀的營商環境和更有利的發展政策,不斷拓展中新合作領域,全面提升高水平開發合作能級。

在主題沙龍活動環節,知識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裁陳長新表示:“新加坡擁有全球領先的城市發展經驗和創新活力,而大灣區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可充分滿足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的需求,同時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爲核心的新興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大力推進,所以中新雙方在科技創新、高端製造業、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智慧城市、大數據、現代金融等領域的合作,發展潛力無可限量,大有可爲。”

2020年8月,知識城《總規》獲國務院批覆,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未來15年將着力打造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範區,成爲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在陳長新看來,知識城是在一個新起點上開啓了未來十年乃至十五年的發展新徵程,“我們將會在知識城新的發展規劃之下,總結前十年起步區的建設經驗,加快推進中新國際科技合作示範區建設,導入新加坡綠色能源、生物醫藥等與知識城發展方向企業的產業,同時導入社區管理、科技創新、教育等新加坡資源,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努力探索,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爲知識城的年度旗艦項目,發起於2013年的中新知識論壇是廣東省與新加坡雙方高層共同倡導和推進的戰略對話平臺,也是目前唯一在中新兩地輪流舉辦的高端論壇活動。

本次論壇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廣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指導,中新廣州知識城主辦,中新廣州知識城軟件轉移卓越中心(CEST)承辦,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通商中國協辦。

又訊,在10月20日上午召開的第十二次廣東-新加坡合作理事會年度會議上,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與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2022-2024年三年人才培訓實施合作項目戰略合作協議》。

該人才培養項目是由上述簽約雙方於2012年共同發起併合作實施的軟件項目,已經過三期合作,每期爲3年。本次續簽合作協議後,雙方將在黃埔區尤其是知識城,繼續引進新加坡在各個領域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充分利用新加坡現有教育機構資源,爲區域發展提供高端人才資源,傳遞先進管理理念,分享成功經驗。(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 【責任編輯:黃河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