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惟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中華世紀壇南面入口處,漢白玉題字碑上刻着“中華世紀壇序”。碑石北面是低於地面1米的聖火廣場,它引導人們走進歷史的時空,展開無限的沉思和綿綿的回憶。

  中華世紀壇坐北朝南,坐落於中央電視臺原址和軍事博物館之間,是爲了迎接21世紀和新千年的到來而修建。建築設計方寸之間皆有用心,“天人合一”的立意之本,“中”與“和”的博大審美都在建築中得以體現。

  中華元素貫穿設計始終

  “聖火廣場的地面鋪就960塊花崗岩,象徵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面積。左右兩邊分別各有28個泉眼的疊泉,代表着56個民族。而兩道噴湧而下的疊泉,則分別代表了長江和黃河。”中華世紀壇講解員王麗麗向記者介紹道。

  聖火廣場的中心是一塊下沉地面一米的聖火臺,臺中的一簇“中華聖火”,無論春夏秋冬都長燃不息。“這臺聖火是採自北京西南周口店猿人遺址,它象徵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薪火相傳,永不停息。”王麗麗解釋道。

  位於聖火廣場北邊的中華故土圖,是採自34個行政區當地最有內涵的文化土壤,經過排酸與防水處理,於2003年農曆2月1號春節,永久的被被封存在中華世紀壇。中華故土圖的外邊是象徵着中華民族的9條龍的圖騰,分別有4顆顏色不同的寶石,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兒女的團結向上,一個大家庭的核心元素。

  漫步甬道追尋歲月軌跡

  聖火廣場向北,是一條特種合金打造的錫青銅甬道。由南至北,自下沉式圓形廣場經與地面平行伸展的青銅甬道至北邊主體建築,地勢從低到高給人以升騰之感。講解員告訴記者,這條青銅甬道,全長270米,總共用了71噸銅,18.4萬字,5000條巷道,7000餘條信息,記載了距今300萬年前到公元2000年間科技、人文、軍事等各個方面。漫步在青銅甬道,猶如穿越時空隧道,4至5分鐘時間內經過的卻是中華文明五千年歲月的軌跡。

  青銅甬道的盡頭就是世紀壇的主體建築——重達3200噸的旋轉體,它的建造理念根據古代的日晷,顧名思義是測量時間的儀器,所以大家看到高27米的時空探針直指蒼穹,呈45度角,它的含義取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求我們積極進取,與時空同步,探索宇宙。在三層靜止不動的地面就是坤壇,取自周易的第二句話,“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包含了大地的承載,似母親的懷抱,乾坤二壇,一動一靜就打造了世紀壇“天地人合一”的建造理念。

  文化名人民族精神不朽

  在中華世紀壇的三層環廊,40尊“中華文化名人”肖像雕塑涵蓋了從古代到現代的“第一文化名人”,其中包括中國第一位思想家、第一位教育家、第一位科學家等。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我們以‘建’作爲梁思成先生的中心字,他跟建築是緊密相連的。梁思成先生是廣東新會人,也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他在清華開辦了建築學科,也是參與設計、修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工作。”講解員對記者說道。

  中華世紀壇的40位文化名人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凝聚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之魂。40尊文化名人雕塑在中華世紀壇以獨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中華千年文明的魅力。

  在世紀大廳內有一週環形浮雕式壁畫,整幅壁畫以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爲主線,圍繞“先秦的理性精神”“漢唐的包容氣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氣節”“近現代百年曆史”爲主題,成爲“中華千秋頌”,宛如一幅歷史的長卷,從悠悠的遠古一直到現代,展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發展道路和綿綿不斷的燦爛文化。(記者 謝春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