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婦女張再琴現在每月能掙四千多元,比以前開小飯館時好多了。

今年7月,永平縣人社局邀請專業老師到村裏進行廚藝培訓,張再琴報名了。15天后,取得廚師初級資格證的她到縣城一家酒店工作。

張再琴所在的村子叫古富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龍街鎮,是個多民族聚居村。這裏羣山環繞,每當清晨或雨後,雲蒸霞蔚,恰如人間仙境。

如何讓村民的收入和村裏良好的生態相匹配,古富村黨總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強化對各族羣衆的精準服務,促進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航拍古富村。人民網 虎遵會攝

握緊發展的“總鑰匙

張再琴喜歡做飯,也喜歡研究廚藝。幾年前,她在附近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開了家小飯館,因爲不會做特色菜,擺盤也不專業,生意一般。她想專門學廚藝,可要花錢,還耽誤時間。

類似張再琴這樣想發展可顧慮多的村民不少。村民楊樹軍家裏養牛,可規模小、品種單一,他想擴大規模,引進新品種。可一沒技術,二沒資金。咋辦?

村黨總支書記李永清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村黨總支開了多次會議後決定,請縣人社部門邀請專業老師進行勞動技能培訓,讓各族羣衆創業求職更方便。

2017年,永平縣人社局請專業老師到村裏進行免費養殖培訓,50多人報名參加,楊樹軍也在其中。圈舍咋建更規範、疾病咋預防、飼料餵養比例是多少……7天的培訓中,楊樹軍學得認真,遇到不明白的就主動問,還專門留了老師電話,加了微信。

“收穫很多!”7天學成歸來,在村黨總支幫助下,楊樹軍貸款引進肉牛新品種,擴大養殖規模,並根據學來的技術科學養殖。這兩年,他家養牛最多時有20多頭,年收入10多萬元。有時忙不過來,還得請小工幫忙。

無獨有偶。今年7月,張再琴報名參加了縣人社局組織的免費廚藝培訓,15天后,她通過初級廚師資格考試,獲得廚師初級資格證。更重要的是,她還學會了幾樣特色菜的做法,菜品的顏色搭配技術也提升不少。

學成歸來的張再琴想先實踐一下,於是關掉小飯館到縣城求職。沒想到經過試用,她成功在一家酒店落了腳。每月包喫住,工資四千多元。“比開小飯館好!”她說。

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的“總鑰匙”。在古富村,村黨總支握緊這把“鑰匙”,創建多項服務機制,村裏各族羣衆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日子越過越好。

古富村一角。人民網 李發興攝

村民關心的事村黨總支就想辦法幹

日子好過了,咋讓各族羣衆更加凝心聚力?村黨總支討論後認爲,村民們關心的事,村黨總支就想辦法幹,直到大夥滿意。

每年臨近春節,村民們開始殺年豬,請客喫“殺豬飯”,每每這時,大人小孩其樂融融,大夥內心都是喜滋滋的。可近幾年,這一習俗慢慢變味,過去是鄰里湊幾桌小聚一餐,現在講排場比闊氣,動輒幾十桌,一頓“殺豬飯”喫下來,豬肉所剩無幾。對農村家庭來說,既增加經濟負擔,又造成攀比心理。有些人家甚至感嘆,“殺豬飯”卻越來越請不起、喫不起了。

咋辦?爲推進移風易俗,2019年,古富村黨總支成立由7人組成的年豬屠宰隊,根據村民需求,年豬由屠宰隊統一屠宰,倡導不辦“殺豬飯”。

規定一出,村民們拍手稱快:“負擔一下子減輕了。”他們說。如今,全村80%的村民都通過這樣的方式殺年豬。

“通過這樣的舉措,村民們在情感上逐步團結統一,共有的精神家園慢慢構築起來,發展的信心更足了。”李永清說。

產業興則鄉村興。村民發展的信心有了,古富村黨總支結合村子海拔較高的實際,引導村民發展高山生態茶。目前,全村先後種植1600多畝生態茶,已成爲各族羣衆增收致富的新產業。

爲降低產業發展成本,今年,村裏整合滬滇協作資金,建成茶葉初制所,打造屬於自己品牌的生態茶。

爲豐富村裏各族羣衆的文化生活,村黨總支還創辦了“正月初二民族歌舞會”“正月初九趕廟會”“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日”等民族文化活動,組建了少兒打歌隊,豐富各族羣衆文化生活的同時,增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在黨的領導下,如今的古富村,各族羣衆腰包鼓起來了,人心更加凝聚,幹事的勁頭更足,已成爲大理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典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