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議題被問最多!美駐華大使提名聽證會釋放信號,中國專家發出警告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歐洲議會全會21日投票通過所謂《歐盟與臺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報告公然鼓動歐臺發展所謂“政治關係”,提出包括將“歐洲駐臺經濟貿易辦事處”更名爲“歐盟駐臺辦事處”等建議。雖然這份報告並無法律約束力,也被認爲沒有成爲具體政策的條件,但無疑發出一個惡劣且危險的信號。“中方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歐洲議會應立即停止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言行,停止挑釁和對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正告有關方面,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這番表態,美國一些議員以及被總統拜登提名的新任駐華大使伯恩斯都應該好好聽聽。爲迎合國會中的激進氛圍,伯恩斯20日在對他提名的參議院聽證會上對中國說了不少“硬話”,其中有關臺灣的表態尤其過分。汪文斌21日奉勸伯恩斯,“多說建設性的話,多做建設性的事,爲促進中美關係和兩國人民友誼,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性質和影響惡劣”

根據歐洲議會21日發佈的消息,《歐盟與臺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包括3個要點:臺灣是歐盟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夥伴和民主盟友,“歐盟-臺灣雙邊投資協定”是未來合作的核心特徵,以及歐盟必須採取更多措施解決臺海緊張關係並保護“臺灣民主”。

歐洲議會聲稱,將在歐盟一箇中國政策的指導下,與臺灣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同時就臺海兩岸的持續緊張局勢發出“警告”。路透社21日報道說,報告建議將“歐洲駐臺經貿辦事處”更名爲“歐盟駐臺辦事處”,以反映歐盟與臺灣之間的“廣泛聯繫”。這實際上是升級歐洲駐臺機構的級別,儘管歐盟及其成員國都沒有與臺灣建立“外交關係”。報告還敦促歐盟着手與臺灣達成一項投資協議,稱迫切需要啓動“歐盟-臺灣雙邊投資協定”的相關評估。

“歐洲議會報告遭到中國憤怒回應。”德國新聞電視臺21日說,報告起草人、來自瑞典的歐洲議員魏莫斯稱,歐洲議會關於歐臺關係的首份報告表明,歐盟準備升級與臺灣的關係。而與此同時,歐洲議會凍結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21日發表談話說,歐洲議會不顧中方多次勸誡,通過有關涉臺報告,公然鼓吹歐臺發展所謂“政治關係”,嚴重違背一箇中國原則,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並已向歐方提出嚴正交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也表示,一箇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中國同歐盟關係的政治基礎。歐洲議會通過的上述報告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歐盟在臺灣問題上作出的公開承諾,性質和影響惡劣。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2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歐洲議會相關報告並無法律約束力,也沒有成爲具體政策的條件。但長期以來,歐洲議會一直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捍衛人權並遭中國製裁的受害者”,並屢次挑戰中國底線。這份報告顯然是一個危險的舉動,因爲它可能導致其他一些歐盟成員國像立陶宛那樣,誤判中國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的決心,進而自己吞下和中國關係惡化的苦果。

20日晚在歐洲議會全會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對臺灣問題的表態也引發關注。德國《焦點》週刊報道稱,在他關於臺灣的最全面政策演講中,博雷利稱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威脅”可能對歐洲安全產生直接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升級了歐盟在臺灣問題上的言論。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說,這名歐盟首席外交官強調布魯塞爾仍堅持一箇中國政策,但同時稱臺灣是“志同道合的夥伴”,而大陸是“系統性對手”。這一講話標誌着歐盟在臺灣敏感問題上通常的外交矜持的結束。

在《焦點》週刊看來,歐盟態度變化的背後是經濟盤算。該刊說,儘管臺當局渴望達成投資協議,但歐盟此前一直沒有與其進行談判。現在,在全球半導體短缺的背景下,臺灣對歐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布魯塞爾正遊說關鍵的臺灣芯片製造商像在美國那樣投資歐盟。

受寵若驚的臺“外交部”21日對歐洲議會的報告表示“高度歡迎與誠摯感謝”,稱“深信報告將爲未來臺灣與歐盟提升雙邊關係奠定新的里程碑”。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民進黨當局勾連一些國家議員炮製各種涉臺議案,企圖貼靠外部勢力進行“臺獨”分裂活動,必遭失敗。

駐華大使提名聽證會,臺灣議題被問最多

歐洲提高在涉臺問題上的聲調,既有內部反華親臺勢力的鼓譟,也少不了美國的極力助推。在美國國內,一些國會兩黨議員也正向拜登施壓,要求他改變政策優先項,儘快在臺灣問題上對北京採取更強硬態度。

20日在美國參議院對伯恩斯提名確認的聽證會上,臺灣議題成爲被參議員們最廣泛和最頻繁提及的問題。爭取駐華大使“上崗資格”的伯恩斯顯然迎合了這種關切。香港《南華早報》報道說,兩個小時的聽證會凸顯美國兩黨對華的強硬態度,他們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政治、經濟甚至文化足跡都表示擔憂。對這些問題一一作出詳細回應的伯恩斯稱,臺灣問題是“核心挑戰”。

“德國之聲”報道稱,伯恩斯批評中國戰機最近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的行爲,稱“不能相信中國會履行在臺灣問題上所做的承諾”。對於有兩黨議員提出“美國是否應該改變現有的對臺戰略模糊政策”,伯恩斯說,他不認同改變這一路線,認爲“美國繼續一中政策是正確的做法”,但宣稱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完全有權深化(美臺)安全合作”,擴大對臺灣出售武器。

聲稱“中國的承諾不可信”,美國對自己的承諾又遵守了幾分?汪文斌21日表示,一箇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方在“八·一七”公報中就停止對臺售武向中方作出過明確承諾,應言而有信。

臺灣《聯合報》報道稱,伯恩斯說,強化臺灣防禦大陸“入侵威脅”的能力應是美方優先事項。美國的責任就是把臺灣變成一顆“難以撬裂的堅果”,意指難以攻克,協助臺灣提升不對稱防衛戰力。雖然伯恩斯還未獲批上任,但臺“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21日已忙不迭地“感謝拜登政府官員重申美國對臺灣的安全承諾”。

“那你應該到臺灣來當大使,跑去大陸幹嘛?”“又在爲賣三流武器鋪路,是不是賠償法國核潛艦大單的損失想要臺灣付錢?”“好熟悉的味道:美國要讓阿富汗、敘利亞、伊拉克……成爲自由民主人權的國度。”《聯合報》報道的評論區充滿臺網友的嘲諷。

溝通管道,還是中美關係破壞者?

“美國之音”稱,美中關係目前持續處於低谷狀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將美駐華大使視爲華盛頓處理對外關係最重要的職務之一。美國彭博社說,儘管伯恩斯也在聽證會上提到美國和中國保持接觸並尋求共同利益的重要性,但他對兩國衝突領域的關注,很快贏得參議院兩黨議員的讚賞。伯恩斯極力向這些議員展現強硬立場,稱中國是“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他批評中方的西藏和新疆政策,還在新冠病毒來源上抹黑中國。

汪文斌21日批評伯恩斯的有關言論充滿冷戰零和思維,也與事實嚴重不符,中方堅決反對。汪文斌說:“我們奉勸伯恩斯先生認清世界發展大勢和民心所向,客觀瞭解中國的實際情況,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和中美關係,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自身權利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

香港《東方日報》報道說,現年65歲的伯恩斯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踏入美國外交圈。他曾任助理國務卿、美國駐北約大使、美國駐希臘大使及國務院發言人。此前美國駐華大使多由政治人物擔任,伯恩斯是少數獲提名出任這個要職的職業外交官。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伯恩斯的表態既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基調強硬化的反映,也受美國國內對華不友好的大環境影響,還有他本人希望以此通過提名程序的訴求驅動。但如果就任駐華大使後,伯恩斯把在聽證會上的話在中國使用或渲染,那他就是中美關係的破壞者。“希望伯恩斯能入鄉隨俗,在新環境中體現出靈活性、前瞻性,成爲中美之間一個有效溝通管道。”

[環球時報駐比利時、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朋輝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白雲怡 陳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