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譽爲“活着的楊善洲”。從精通“三農”工作的一把好手到頭戴草帽巡邏在村巷間的“最美銀髮志願者”;從自掏腰包爲掛鉤貧困戶修場院到在東河河堤上義務植樹;從熱愛公益嚴於律己的奉獻者到引領時代風尚的“道德模範”,他將“善洲精神”的紅色基因融入骨血,成爲新時代“學善洲,見行動”的好榜樣!

在隆陽區板橋鎮北漢莊村土生土長的大隊幹部徐洪祥,無論是在職還是退休他都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傳承楊善洲精神不能空談要實幹”這樣一個信念。當年楊善洲老書記在北漢莊帶領幹部羣衆辦樣板、搞生產、促發展的優良作風和精神力量,一直深深激勵着徐洪祥,他曾在老營、瓦窯、金雞、板橋、原保山市政府、保山市農業局、市人大常委會農工委等多崗位擔任主要領導,始終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把爲黨奉獻、一心爲民的初心銘刻心中。

徐洪祥和楊善洲老書記的交情得從40多年前的北漢莊說起。

1977年,21歲的板橋中學首屆高中畢業生徐洪祥因高考失利無緣大學夢,回到了家鄉北漢莊。3個月後,年富力強的徐洪祥當上了北漢莊第二生產隊隊長。

北漢莊村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是中共保山地委幹部蹲點、搞試驗、辦示範樣板的點。楊善洲老書記從1973年開始接過了這個“接力棒”,一直幹到了1986年。在這10餘年裏,北漢莊成了善洲老書記踐行羣衆路線、體現執政理念最生動最具體的一個窗口。“善洲老書記對北漢莊這個‘地委樣板點’一直非常上心,定位也非常明確:通過北漢莊中心試點探索和總結羣衆工作經驗、經濟發展思路以及培養幹部密切聯繫羣衆的工作作風,爲地委政策推行及培養和選拔幹部提供參考經驗。”在北漢莊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老書記曾經住過的房屋前,徐洪祥彷彿又回到了40多年前的那段激情歲月。

“北漢莊的蹲點工作歷來強調的是‘用心’和‘爲民’,這是善洲老書記整個爲政期間的本質特點。”徐洪祥說。

徐洪祥深感幸運的是,在善洲老書記的言傳身教之下,他參與了楊善洲老書記率領農科部門在北漢莊創辦水稻、小麥、油菜等樣板田、實驗田的工作,手把手地指導羣衆“拉線條栽”“三帶九行”“菜園化”等精耕細作方法,推廣“京國92”“西南175”等多個糧食品種。

在北漢莊的示範帶動下,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單產在全省排第一。1980年,老書記提出“保山要搞噸糧田建設”,科技人員全力進行高產攻關,同年全國農業會議在保山召開,保山獲得“滇西糧倉”美譽。

1981年,北漢莊村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擴大了油菜、豆類、茶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羣衆的生產積極性,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這一年,包產到戶在北漢莊率先推開,徐洪祥在老書記的授意下,開始創辦大隊磚瓦廠,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拉開了後來社隊建築隊走向市場的序幕。

1984年,徐洪祥擔任北漢莊大隊黨支部書記。從此開始了他近30年的工作歷程,

敢闖敢試、向羣衆學習、從北漢莊走向“滇西糧倉”是北漢莊傳承的改革精神,在徐洪祥身上始終還保持着北漢莊農民的樸素情懷,他皮膚黝黑、笑容慈祥、淡泊名利,始終將“學善洲、見行動”體現在時時處處。他積極參與到扶貧攻堅工作中,在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期間,下鄉到昌寧縣勐統鎮馬家田村,見到掛鉤戶普正昌家院場和大門泥濘不堪,當即拿出自己兩個月的工資,親自協調正在道路施工的工人,爲掛鉤戶家中和門前鋪起了平坦的水泥路面,並且還爲村民修建起了兩口井,解決飲水困難問題。在下鄉期間,徐洪祥隨身攜帶着嫁接剪刀等工具,爲村民傳授果木嫁接技術。

30多年來,徐洪祥始終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把爲黨奉獻、一心爲民的初心銘刻心中。

“無論到哪,傳承楊善洲精神不能空談要實幹!”不論是在職還是退休,當年老書記帶領幹部羣衆辦樣板、搞生產、促發展的優良作風和精神力量,都是徐洪祥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人生財富,並外化爲形,內化於心,激勵着徐洪祥一路前行。

2013年,爲傳承弘揚好楊善洲精神,在市人大常委會工作的徐洪祥向組織申請提前退休,一頭扎進了北漢莊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建設的各項工作中,積極向上爭取資金,與有關人士協調商議,修復完善了楊善洲老書記等地委領導帶領幹部羣衆進行試驗示範的場所。如今,北漢莊已經成爲幹部前往參觀學習的重要紅色教育基地,迎接幹部羣衆參觀超過7萬人次。徐洪祥積極參與到家鄉的基礎設施建設中,與村委會幹部多方爭取資金,將村裏的道路修築起柏油路面,建立了村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堅持每天在村裏巡邏監督,不遺餘力地爲家鄉建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東河是保山壩的母親河,貫穿板橋鎮北漢莊,爲美化家園,治理保護好日漸光禿坍塌、垃圾袋飛揚的東河河堤,從2013年開始,他義無反顧地在板橋鎮侯家大橋至趙官大橋段1.5公里的東河河堤上進行義務植樹。他與妻子商量並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他說:“自己家除了小孫子沒有工資,其他人都在拿着共產黨的工資,已經夠好了”,便將退休時積攢的8萬餘元住房公積金購買了大榕樹、水冬瓜、雪松、緬桂花、榿木樹、三角梅、花椒等苗木進行間種,每天捲起褲腳去管護、澆水、修剪,讓其發揮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幹部職工被徐洪祥的精神感動,紛紛自願捐資共計2.48萬元支持徐洪祥,市、區水務局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六年來,他用近20萬元種植了上萬棵樹木,映入人們眼簾的是河堤樹木鬱鬱蔥蔥,芳草盈盈,河水潺潺,身在其中令人心曠神怡,成爲保護東河水土流失的一道綠色屏障,也成了周邊羣衆休閒漫步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之際,徐洪祥將六年來自己辛辛苦苦種植的全部樹木無償交給了國家。當地政府、河道管理所表示將一定會管護好綠化成果,並倡議廣大公民向徐老學習綠化東河、保護東河的高尚精神,建設美麗家園。

“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如今,熱愛勞動的徐洪祥一刻也閒不得。他每天有大半天在他的徐氏生態園裏度過。2015年,他把10戶沒人料理的16畝荒地租了過來,經過開墾,種上了650株梨樹,500株金橘和400株金桂。“春暖花開的時候,真好看哩。”徐洪祥自豪地說。

2015年,由北漢莊黨總支牽頭,徐洪祥組織羣衆成立了北漢莊愛路護路誌願者協會。將道路管理與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相結合,以志願隊爲主體進行義務清掃路面、路邊綠化和路面綠化帶除草修建、路面修築的監督等日常管護。據北漢莊新近當選的黨總支書方偉介紹,徐洪祥先後發動羣衆3000人次投工投勞參與清河、清溝行動,對存量垃圾集中整治。

如今漫步在北漢莊,柏油路平坦寬敞,水泥幹道直通家家戶戶,路兩邊綠樹紅花交相輝映,太陽能路燈整齊架設在路兩旁。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北漢莊居家養老中心成爲村裏的地標建築,道路兩旁色彩鮮麗、圖文並茂的歷史文化典故和紅色精神手繪圖點亮了北漢莊文明鄉風的新氣象。

隨着村內“水、電、路、網、房、文、衛、體”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綜合效益明顯提升,北漢莊實現了從空中到地下,從牆面到地面,從內而外的華麗轉身。2016年,北漢莊被評爲省級美麗鄉村。2018年以來北漢莊全村動員種植戶拆除田間大棚,讓田園迴歸綠色;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村莊、綠色的田野,讓北漢莊逐漸成爲保山城郊有名的農家樂聚集地。

北漢莊社區這些年的改變,和熱心家鄉公益的徐洪祥都有直接關聯。退休在家這幾年,徐洪祥積極參與到家鄉的基礎設施建設中,與村委會幹部多方爭取資金修築起柏油路面,建立了村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堅持每天在村裏巡邏監督,不遺餘力地爲家鄉建設奉獻力量。

徐洪祥的堅持和努力得到了當地羣衆的廣泛讚譽和積極響應,人們稱他爲“活着的楊善洲”,激勵着廣大幹部用實際行動踐行爲人民謀福祉的初心和使命,爲美麗保山建設和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雲南網記者趙麗槐資料來源:中共保山市委宣傳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