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磊 棗莊報道

10月21日,“砥礪六十年、奮進新時代”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棗莊市教育局專場在棗莊市會展中心召開。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郝榮平,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明成,市教育局規劃財務科科長劉建武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郝榮平說,60年來,棗莊教育始終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絕對領導,扛牢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體教育人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努力推動棗莊教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完成了“兩基”“普九”“均衡縣創建”等工作,實現了從黑屋子、土臺子到一座座嶄新靚麗的現代化樓房,從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具到多媒體教學手段,再到智慧教育的轉變;教育質量從連年落後狀態逐步提升到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高考本科過線率連續兩年超過全省平均;教育滿意度實現了從墊底到全省第七名的蛻變。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在發佈會上了解到,經過60年努力,目前棗莊市各級各類中小學校1423所,在校生773293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從不足10%提升到90.64%,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提高到83.79%,義務教育鞏固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9.5%,均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0世紀70年代末,全市共有專任教師21124人,到2021年全市共有教職工53684名,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初具規模。

同時,60年間,辦學體制更趨多元,以政府辦學爲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和民辦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民辦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有益補充”成長爲重要力量。目前,全市共有民辦學校233所,在校生92561人。管理體制更具活力,政府和學校之間教育職責權限逐步理清。義務教育從最初的“人民教育人民辦”逐漸走向“人民教育政府辦”,成爲政府基本公共服務。

此外,60年來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受教育渠道大幅拓寬。2000-2021年以來,共有468人考入北大、清華,本科錄取15餘萬人,更多的棗莊學子步入高等學校深造,爲棗莊市的繁榮發展培養儲備了大量人才。教育公平的步伐不斷加快,每個人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更有力的保障,2017年,五區一市全部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目前,全市義務教育正由基本均衡發展向優質均衡邁進。

新聞伴讀:發佈會記者問答實錄

一、記者:近年來,我市教育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清華北大錄取人數和高考過線率等都走在了全省前列,請簡要介紹一下,近年來我市教育工作情況。

郝榮平: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設施和教師隊伍水平。市、區(市)教育主管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爲全市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一)堅持五育並舉,力促學生“學得好”。實施了“教師信仰初心鍛造、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社會育人力量凝聚”德育三大行動。發揮好市委教育工委牽頭抓總作用,會同工青婦、宣傳部、檢察院等部門開展德育教育,將其由“獨奏曲”變成“交響樂”,湧現出了以泰山助人五少年爲代表的一大批優秀青少年。2017年考取清華北大11人,2018年考取14人,2019年考取20人(考取人數全省排名第6位),2020年考取16人(考取人數全省排名第5位)、本科過線率54.75%,首次高出全省3.75個百分點;11人獲得全國奧賽一等獎,獲獎人數居全省第5位。今年,全省高考前50名考生中,我市佔6名,佔比爲12%,清華北大錄取18人,繼續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全市夏季高考本科過線11929人,總計上線率52.52%,繼續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二)堅持教學相長,力促教師“教得好”。採取“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方式,開展教師培訓。邀請知名教師來我市講學,舉辦棗莊教育大講堂30期,惠及教師2萬餘名。在全省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中,總獲獎比例(我市88%,全省68%)、獲一等獎比例(我市34.9%,全省19.6%)、獲得一等獎總人數等指標,均高於全省平均,幷包攬一等獎前三名;我市教師合唱團連續兩年獲得全省教師合唱比賽一等獎,成爲唯一一個連續兩年獲得一等獎的市;6項教研典型經驗入選省教研特色亮點案例(全省共19項),佔全省的31%,居全省第一;在今年首次舉辦的全省美術教師基本功比賽中,我市教師獲得全省小學第一名的好成績。

(三)堅持開門辦學,力促社會“評價好”。進一步打開學校“大門”,大力推行“名校結對幫扶”“集團化辦學”等模式,低成本擴充優質教育資源。如,棗莊十五中一校四區,真正實現了一套班子、一體管理,更大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羣衆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選派棗莊十五中優秀管理幹部和骨幹教師深度幫扶棗莊四十中,實現薄弱學校向名優學校的轉變(由不足200名學生的學校發展成5000餘名學生、兩個校區的“航母式”學校)。棗莊三中深度幫扶棗莊十六中,短短一年時間棗莊十六中高考本科過線人數翻番(文化生過線187人<往年爲20-30人>,藝體生雙過線247人<往年爲200-210人>),今年,高考過線565人,本科過線率達到52.95%。發揮優質公辦園的輻射帶動作用,主動“接窮親”“交困友”,幫扶民辦普惠園、薄弱園,搭建“共建、共享、共成長”聯盟,實現管理共融、資源共享、師資共育、發展共贏,全市100所優質公辦園牽頭組建聯盟100個,幫扶帶動薄弱幼兒園309所。全力挖潛高中學位,2021年普通高中招生計劃佔初中畢業生人數達56.87%,佔比居全省第9名,比2020年提升2.27個百分點,比2019年提升3.77個百分點。2019年教育滿意度測評位列全省第8名,2020年位列全省第7名。

(四)堅持產教融合,力促服務發展“業績好”。主動聚焦“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三年攻堅突破行動、“雙十鎮”建設等市中心工作,重點圍繞“6+3”現代產業體系,調整職業教育專業佈局、打造品牌專業,培養經濟社會發展亟需的產業工人。開設鄉村振興專科學歷班,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設在扶貧車間,培養新一代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田專家”“土秀才”,目前全市近3000餘人報名參加。深入實施“職業院校師生入企助力工業強市行動”,每所職業院校聯繫2-3家鏈主企業,通過識崗、跟崗、頂崗等形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職工)培養方案,落實校內教學與入企教學計劃,推動企業文化進課堂、工匠精神進車間,實現“每家企業都有入企學生,每個專業都有學徒制企業,每個學生都有學徒制企業師傅”,促進企校融合、協同發展。

二、記者:據我們瞭解,2020年部省共建職教高地以來,我市職業教育制定了“一市一策”,採取有效措施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請具體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王明成:棗莊作爲“工匠祖師”魯班、“中華科聖”墨子、“造車鼻祖”奚仲的故里,匠心文化源遠流長,是大國工匠精神、創新創造基因的重要策源地,發展職業教育有着得天獨厚的歷史資源和地理優勢。部省共建職教高地動員大會以來,棗莊大力弘揚以“班墨奚”爲代表的工匠精神,確立了“打造新品牌、構建新格局、探索新模式、培育強隊伍、建設共同體、營造好環境”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的“路線圖”,力爭三到五年把棗莊建成國家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文化高地、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走出一條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棗莊路徑”。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促進整體聯動。市委市政府主動搶抓機遇,立足制度創新,加強頂層設計,將職業教育作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制定出臺《棗莊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實施意見》,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職業教育工作,把好全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方向舵”。建立棗莊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市領導任召集人,相關部門爲主要成員,頂層引領、統籌全市職業教育工作,切實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保障職業教育持續穩定發展。積極打造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成立棗莊市職業教育貫通培養聯盟,在人才培訓體系、專業設置、1+X證書試點等方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項目共擔、共贏發展。在全市高中段學校推進職普融通工作,2021年289名普通高中學生轉入中職學校學習。

二是挖掘本地歷史資源稟賦,職教文化高地建設加速推進。深入挖掘魯班墨子奚仲文化思想,連續舉辦兩屆新時代中國卓越匠心文化論壇,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贏未來”行動計劃,開展匠心文化進校園活動,推動奚仲、墨子、魯班等棗莊歷史名人工匠文化進課堂。目前,中國職業教育博物館和職業體驗館已初步完成選址和規劃工作,正在組織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論證。

三是發揮職業教育資源優勢,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助力。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孵化器”與“助推器”作用,助力實施“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三年攻堅突破行動。2020年以來,全市職業院校新增物聯網技術應用、智能養老、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建築裝飾、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測、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等25個專業,學校開設專業與“6+3”現代產業吻合度達85%。實施共同建立實習就業基地、共同參與職教辦學、共同培養技能人才、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開展技術研發等“五個共同”的校企合作模式,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搭建了墨子科創園、浙大工研院等一大批產學研平臺,棗莊市公共實訓基地暨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已全面開工建設。全市職業院校92個專業獲批教育部1+X證書試點,建有山東省智能建造職教集團等示範性、專業性職教集團(聯盟)9個,職業院校合作企業數量達260多家,4家企業入選首批山東省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全市職業院校每年培養技能人才6 萬人以上。

三、記者:近年來,我市教育服務能力和羣衆滿意度持續攀升,教育部門是如何提升教育服務能力的?

劉建武:近年來,市教育局急家長之所需,解家長之所憂,全面開展小學課後服務、營養餐配送、初中晚自修和寒暑假學校公共資源開放“四項服務”,全方位、全時段解決家長“急難愁盼”問題,在課後服務中展現教育的溫度。相關工作先後被中國教育電視臺、山東衛視、山東教育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被教育部作爲典型案例進行推廣。

一是提供小學課後延時服務。2019年8月,市教育局下發《棗莊市教育局等4部門關於全面推進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計算機教室、體育和藝術教育場館等資源場所,組織學生校內完成作業、自主閱讀,開展文體、科普、社團活動,以及戶外拓展訓練、勞動實踐教育等,解決孩子放學後“無人接、無人看管”的“兩無”難題。

二是提供營養餐配送服務。先後出臺系列政策文件,堅持自建食堂和統一配送相結合,明確學校自營餐廳、外包經營管理,以及中小學營養餐配餐企業的引入、管理事項,建立了學校、家委會、學生參加的評價機制、配餐企業警告和淘汰機制。通過優化配餐流程,提升配餐質量,讓學生喫得衛生安全、喫得健康營養,解決“家長午間接送之憂、學生往返安全之憂”的“兩憂”難題。

三是提供研修室開放服務。在晚間研修室開放服務中,安排教師入班進行秩序維護、自修管理,爲學生答疑解惑,不集中輔導、不集中講授,確保不增加課業負擔。開放學校研修室,是“四項服務”的一項嶄新內容,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受到家長和學生普遍歡迎,實現了學生晚上自習“有人管、有人問”的“兩有”,解除了家長的後顧之憂。

四是提供假期公共資源開放服務。爲滿足學生在節假日自修、閱讀、運動的需求,從今年暑期開始,探索開展公共資源向本校學生開放服務,聯合團委、民政等部門開展社區託管服務,爲中小學生就近學習、運動提供便利,解決了學生節假日學習和鍛鍊身體沒有合適場所的“兩難”之困。

目前,全市474所小學、18.8萬學生參加了小學課後延時服務,全市90所學校學生在自建食堂就餐,81所學校採取集中統一配餐,惠及中小學生12.4萬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