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劇《旗幟》劇照。

雜技劇《憶·華年》劇照。

本報記者楊 競 文並攝

核心提示

雜技如何講述紅色故事?10月15日,由中國雜技家協會、遼寧省文聯主辦的第二屆“全國優秀雜技理論作品扶持活動暨紅色題材雜技劇創作研討會”在大連舉辦。

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圍繞紅色題材雜技劇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義,如何用雜技藝術詮釋紅色題材、追尋紅色文化根脈等話題進行研討。

以雜技形式演繹紅色題材 是近年雜技創作的新趨勢

近年來,雜技舞臺藝術中的現實題材創作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特別是今年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等重大時間節點,雜技舞臺藝術在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紅色題材獲得新的闡釋方式和新的舞臺風貌。如雜技劇《戰上海》《紅色記憶》《鐵道英雄》《英雄虎膽》《山上那片紅杜鵑》《旗幟》等。

“雜技可以講故事,可以展示劇情,可以進行紅色題材創作。可以說,雜技劇的創作,讓觀衆對雜技有了新的認識。”中國雜技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唐延海在研討會上表示,以雜技的形式來演繹紅色題材,這也是近幾年來雜技創作的一個新趨勢。他還提及今年看過的由大連雜技團出品的紅色雜技劇《旗幟》,以精彩絕倫的雜技技巧描述難忘的歷史時刻,聲、畫、舞美相結合,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讓人感覺非常震撼。他提到,大連市文化藝術研究所在全國率先設立了雜技研究學科,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力組建了全國首個雜技研究團隊,這是雜技理論建設的一個新突破。

大連雜技團創排的雜技劇《旗幟》用雜技語言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光輝歷程。該雜技劇由《吶喊》《曙光》《戰爭組歌》《豐碑》《我們的新時代》《綠水青山》《攀登》《愛在大山深處》《冬奧之光》《破曉》《我的夢》《旗幟》12個篇章組成。

研討會上,大連雜技團導演張永強說,用雜技講好紅色故事最怕拿雜技節目進行生硬地串聯。而《旗幟》將蹬傘、軟功、浪橋飛人、雙爬杆、單杆技巧、車技、抖空竹、蹬鼓、肩上芭蕾、高拐、吊環、地圈、魔術等融入故事中。比如《戰爭組歌》篇章中那些壯觀的場面表現,18位演員以雜技獨有的高難度技巧演繹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壯舉。《旗幟》以及瀋陽雜技團創排的雜技劇《憶·華年》等都是遼寧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作品展演劇目。

雜技劇《戰上海》是上海雜技團與上海市馬戲學校聯手創排的,講述的是上海解放時期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如何用雜技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歷史,成爲了擺在創作者面前的難題。上海雜技團團長、上海市馬戲學校校長俞亦綱在研討會上表示,雜技講故事是巨大挑戰。他說,《戰上海》中“雨夜飛渡”一幕,解放軍戰士身手敏捷地在蘇州河邊的防撞樁上跳躍、潛行,險象環生地避開敵人的火力封鎖、順利渡河的場景,經由雜技演員以梅花樁爲道具所展現的高難度技巧,藝術再現瞭解放軍勇渡蘇州河的場景。

紅色題材雜技劇傳遞了紅色精神

專家們認爲,雜技是炫技,用炫技來敘事、講故事很難。山東省雜技團團長孫文豔同樣結合雜技團創排雜技劇的經驗說,《鐵道英雄》講述抗日戰爭時期棗莊魯南鐵道游擊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抗擊日寇的英雄故事。以往雜技劇多是以一個故事框架把諸如鑽圈、草帽、蹬車等雜技節目串聯起來,但《鐵道英雄》雜技劇沒有用傳統的雜技節目來進行生硬的串聯,而是讓雜技爲敘事服務、爲劇情人物服務,讓雜技與戲劇表演完美融合。

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藝術理論研究員張天來認爲,紅色題材雜技劇開創了我國雜技劇創作題材的新樣式。傳遞紅色精神,開創了雜技劇的紅色教育功能。紅色題材雜技劇具有豐富的戲劇性,拓展了中國雜技劇的敘事能力。肖世革、鄧寶金、謝瑋瑜、尹力等與會專家一致認爲,雜技語言與紅色題材有榫卯合契的一面,發揮雜技語言與紅色題材天然契合的優勢,加載紅色資源,賦予紅色題材藝術品質,是雜技形式闡釋紅色文化的創新之路。其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就是高揚現實主義和追求精品化。中國雜技劇的創作已經實現了新時代語境下的藝術突破性發展,彰顯了雜技劇寬闊的創作空間和無限的可能性。同時,中國雜技藝術也正在發生深刻改變,將呈現出新的發展格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