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美聯儲政策溢出問題再次顯現,國際經濟金融政策協調更加重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天姣 實習生朱玉潔 北京報道 北京時間10月2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在金融街平行論壇《跨境資本流動與風險防控》中表示,着眼全球,核心在於理解跨境資本流動是“推力”驅動,國際經濟金融政策協調更加重要。當前政策轉向將再次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面臨考驗,美聯儲政策溢出問題再次顯現,但預計主要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轉向對我國的影響將會有限、可控。

宣昌能表示,從資本項目看,中國跨境資本流動保持活躍,流入和流出規模更加均衡。

一是流入端規模顯著上升。2021年上半年,外國來華各類投資4428億美元,同比增長1.7倍,處於近年來較高水平。“來華各類投資的增長充分體現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龐大的內需市場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他說。

二是流出端規模穩步增長。2021年上半年,中國對外各類投資4140億美元,同比增長1.1倍。同時,中國對外各類投資的增加,體現了境內主體多元化配置資產的需求,平衡了其他項目資金流入,有助於國際收支自主平衡。

宣昌能稱,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促進了跨境資本雙向流動更爲活躍。“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連出實招,吸引國際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首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首家外資全資控股公募基金等多個“首家”陸續誕生;花旗、彭博、摩根大通將中國債券納入其主要指數後,本月29日開始,富時羅素將分階段把中國國債納入債券指數。”

他指出,從經常項目看,順差繼續處於合理區間,保持大體均衡。2021年上半年,經常項目順差1227億美元,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爲1.5%,2020年全年爲1.9%。

“國際上通常將經常項目差額在GDP的4%以內視爲國際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標。” 宣昌能解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國際貿易蓬勃發展,2007年經常項目佔GDP比重一度接近10%。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轉變,經常項目順差逐步走向合理均衡區間,2016年以來佔GDP比重均不到2%。

從資本項目看,跨境資本流動保持活躍,流入和流出規模更加均衡。“一是流入端規模顯著上升。2021年上半年,外國來華各類投資4428億美元,同比增長1.7倍,處於近年來較高水平。二是流出端規模穩步增長。2021年上半年,我國對外各類投資4140億美元,同比增長1.1倍。”

宣昌能認爲,在全球經濟發展緊密相依、金融市場深度聯動的背景下,理解跨境資本流動必須着眼全球。

“美國是全球跨境資本流動的主要驅動者,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往往是被動的接受者。” 他表示,這由此決定了美國貨幣政策和美元變動具有外溢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面臨跨境資本大進大出的風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美聯儲開啓量化寬鬆,大量資本湧入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催生資產泡沫。而退出量化寬鬆時又使這些國家跨境資本流出壓力陡增,泡沫破裂風險加劇。

在宣昌能看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後美聯儲開啓無限量化寬鬆,當前政策轉向將再次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面臨考驗,美聯儲政策溢出問題再次顯現。“隨着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韌性不斷增強,預計主要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轉向帶來的影響將會有限、可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