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虧60%,花31億讓創始人出局!孫正義正式接盤WeWork

作者/錢童心 

在IPO擱置長達兩年之後,軟銀投資的共享辦公巨頭WeWork終於在週四通過SPAC特殊目的併購的方式在紐約上市。上市首日收盤,公司股價大漲超過13%,盤後暴漲近30%。

WeWork曾是一家估值數百億美元的巨型獨角獸企業,在2019年公司首次遞交招股書時,WeWork估值達470億美元,不過到今年年初,該公司估值暴跌至90億美元。

這導致了大股東軟銀的巨大損失。2019年軟銀斥資100億美元收購了WeWork公司80%的股份,但由於WeWork中止了IPO申請,軟銀的這筆投資到2020年初的估值僅爲20億美元。軟銀CEO孫正義在去年年底的財報發佈會上承認,軟銀對WeWork的投資是失敗的。

一位投資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WeWork資本泡沫的破裂至少反應了兩個層面的問題:首先,一級市場的估值太高,到了二級市場很可能不被投資者接受;第二個也是更深層次的,就是軟銀用鉅額資金去推高企業的估值,這種讓企業插上資本的翅膀矇眼狂奔的投資邏輯也在遭受深層次的拷問。

由於IPO失敗加上新冠疫情衝擊的影響,WeWork在2019年底至2020年進行了多輪裁員,並關閉了全球大量的辦公空間。由於被指經營管理不善,公司聯合創始人亞當·諾伊曼(Adam Nuemann)也辭去CEO職位。

在中止IPO之後,WeWork的麻煩並未終結,並一度面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關於投資者信息披露的審查。

SPAC上市給了WeWork起死回生的機會。而諾伊曼本人的持股價值也接近10億美元,儘管他已經不再擔任公司的管理職位,也不再是董事會成員。

第一財經記者還注意到,WeWork的F輪融資由上海錦江國際酒店領投,WeWork在該輪融資中總共籌得2.6億美元。

WeWork執行主席馬塞洛·克勞爾(Marcelo Claure)在上市後接受採訪時表示:“WeWork的經歷是一個有戲劇性的故事,很多人認爲WeWork可能已經終結。但是因爲我們堅持不懈,所以現在的WeWork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我們將慶祝更多的里程碑。”

“WeWork的上市可以認爲共享辦公領域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現在迎來了觸底反彈。”波士頓諮詢董事總經理王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克勞爾等WeWork高層也堅稱,WeWork已經走過最黑暗的日子。

不過公司虧損的噩夢並未終結。今年第二季度,WeWork報告了近8.9億美元的虧損,去年同期虧損爲8.6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爲,WeWork上市後的挑戰才真正開始。看好WeWork的投資人將寄希望於公司對成本削減以及盈利的重視,而不僅僅是聚焦辦公空間的擴張。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IPO專家傑·裏特教授表示:“WeWork目前辦公空間的空置率在45%至52%,接近一半,這意味着公司每賺一美元的同時,就要虧一美元,公司必須要在保證不增加支出的情況下增加收入。”

英國《金融時報》調查數據稱,要想達到收支平衡,WeWork至少需要保持65%的平均進駐率。裏特教授認爲,疫情之後,混合辦公的模式將會成爲常態,即便是在大規模疫苗接種的情況下,完全轉向居家辦公的模式可能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WeWork在中國的經營狀況也對公司的成敗起到關鍵作用。WeWork曾在招股書中173次提到中國,並稱中國市場是能夠爲公司帶來可觀收益的核心市場。不過有統計數據顯示,即便是在中國初創公司密集的深圳地區,WeWork進駐率也僅在30%至50%之間浮動。

“辦公空間租賃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尤其是在中國。保持盈利是這個行業最大的一部分挑戰。”一位靈活辦公空間租賃企業銷售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