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蜂網•舞陽電話會議|豬價反彈“來勢洶洶” 專家觀點:節前或現豬價“坑” 週期底部“還在路上”

財聯社(鄭州,記者 王平安 張晨靜)訊, 10月初,生豬價格跌入“5元區間”後強勢拉漲,反彈幅度已達40%,豬價暴漲暴跌令人側目,諸多投資人、養殖戶內心存在疑慮,目前市場生豬產能究竟如何,規模化養殖能否打破“豬週期魔咒”,後市又該如何演繹?

10月21日晚間,財聯社蜂網專家在線與舞陽聯合舉辦的“豬價強勢連漲 豬週期拐點已至?”電話會議上,豬易網首席分析師曾紫華做出細緻解答:“本輪豬價反彈主要由大豬帶動,同時市場消費較同期提前,需警惕春節前大規模集中出欄帶來的價格風險。目前生豬產能還處於大週期中下行週期投放階段,淘汰母豬產能遠未到底。” 對於生豬產業未來發展,國信證券農業首席分析師魯家瑞表示,規模化養殖無法拉平豬週期,同時生豬行業並未完全經歷過工業化數字化“洗禮”,該板塊仍然孕育較大成長機會。

豬價強勢反彈卻暗藏危機

10月,豬價再次經歷暴漲暴跌,但暴漲背後可能帶來“春節坑”。豬易數據顯示,22日,標準體重生豬平均價格爲14.38元/公斤,較昨日豬價上漲0.19元/公斤,漲幅爲1.34%,較10月豬價低點已強勢反彈40%。

與往年相比,今年四季度豬價上漲來得更早,但消費高峯也隨之提前,曾紫華提醒養殖人員需警惕春節前大規模集中出欄、消費透支帶來價格風險。

與此前消費旺季不同,在這輪消費增長中,三四線城市增量驚人,也有投機心理助推。曾紫華在會議中透露,上週數據顯示,北京、上海等大型批發市場豬肉走貨量增加一成左右,但三四線城市、鄉鎮農村豬肉消費增加情況非常明顯,甚至有3倍、5倍增長幅度。曾紫華解釋道:“除了鄉鎮居民消費確有增長因素外,‘囤貨’情緒、‘抄底’思維也助推白條豬肉走量。”

本輪豬價反彈,業內人員普遍認爲是由大豬供給缺口疊加消費升溫導致。經歷夏季大豬集中出欄後,市場上大豬供應驟然減少,規模場出欄生豬基本以110-120公斤爲主,但隨着北方天氣轉冷,大豬需求提升,養殖戶挺價,大豬拉動標豬價格上漲,同時南方開始灌臘腸,豬肉消費旺季逐漸來臨。

在曾紫華看來,豬價雖然在反彈,但仍要保持正常節奏出欄,他表示:“在這輪漲價過程中,屠宰場第一次壓價後不到兩天價格就開始反彈,因此養殖戶惜售心態被完全帶動,但是扛價惜售可能會導致養殖戶、規模場春節前集中出欄,同時今年消費高峯提前來臨,南方已開始製作臘腸,生豬價格風險會隨着時間延長而加大。”

對於未來生豬價格走勢,曾紫華透露:“現在週期底部遠未走完,2022年整體行情可能會呈現‘V字型’走勢,前低後高,明年上半年價格可能還會降到11元/公斤水平,與2021年10月低谷形成周期性雙底結構。但是價格預判也會隨實際情況發生改變,養殖戶和規模場如果能持續淘汰低效母豬產能,那麼週期底部可能會加速完成。”

母豬淘汰遠未“觸底”

判斷未來中長期生豬行情走勢,能繁母豬存欄是重要指標。2018年我國經歷非洲豬瘟疫情後,生豬產能急劇下跌,能繁母豬存欄量降至“冰點”,近兩年生豬產能逐漸恢復,能繁母豬存欄已達到正常年度水平。

低迷豬價促使養殖戶加大力度淘汰母豬。曾紫華表示:“五月部分養殖戶開始淘汰母豬,8月起,行業進入深度虧損,一頭豬虧損500元,養殖戶大量淘汰能繁母豬。樣本顯示,9月淘汰母豬屠宰量環比增加40%,事實上,這種淘汰體量極其罕見。同時,大型集團母豬料銷量環比下降10%-18%,這些數據都能反映能繁母豬淘汰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10月豬價大幅反彈,養殖戶購買小母豬現象隨之增多,曾紫華表示,小母豬基本是30kg-40kg,此時養殖戶購買小母豬是在賭2022年四季度肥豬價格,而且小母豬增加現象加快,整個母豬後備力量不容忽視。同時曾紫華認爲,就整個行業來說,淘汰產能情況還不徹底,根據官方數據,能繁母豬存欄變化並不明顯,生豬養殖走出虧損期還比較漫長,大型養殖集團和養殖戶還需要持續淘汰低效產能。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三季度末,我國生豬存欄約4.38億頭,同比增長18.2%,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4459萬頭,同比增長16.7%,雖然較6月相比,生豬與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爲0.23%與2.30%,但整體能繁母豬存欄已從2019年1913萬頭增長2.3倍,8-9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生豬與能繁母豬的整體去化時間較短,且下降幅度較小,並且主要以去低效豬爲主。

“豬週期魔咒”能否打破?

一般而言,一次完整的豬週期需要3-4年的時間,自2003年以來,我國已經歷四輪完整豬週期,最近一次豬週期從2018年5月開始,至今已有3年5個月的時間,第五輪豬週期複雜程度遠超從前,並且出現了更爲明顯的投機心理。

豬價暴漲暴跌,讓許多人感到迷茫。前兩個豬週期的低谷,一次最低生豬價格達到7-8元/公斤,一次在10元/公斤附近,本輪低點也在10元/公斤附近,因爲非瘟常態化帶來全行業防疫成本提升,同時飼料玉米等大幅漲價,養殖成本顯著上升,行業虧損情況比上一輪行業低谷期更爲嚴重。但受兩輪收儲、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豬價又分別於6月底、10月上旬出現大幅反彈。

魯家瑞表示,本輪豬週期與以往四輪都不太一樣,行業在極短時間內從高額盈利到深度虧損,而且今年年初大家集體對價格產生誤判,導致整個行業失去一次現金補充的窗口,在這種情況下,養殖散戶正加速退出。但規模化養殖並不能完全打破“豬週期魔咒”,美國生豬養殖經驗表現,美國規模廠市佔率達到80%時,豬週期也並未完全拉長,只有散戶幾乎完全退出後,週期才慢慢拉長。

近期資本市場中,“四季度是豬股左側佈局最佳時間”說法沸沸揚揚。魯家瑞認爲,生豬行業實際上並未完全經歷工業化數字化洗禮,雖然因爲各種因素影響,行業發展相對較慢,但生豬依然是養殖數量最大的羣體,該板塊仍然孕育較大成長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