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南京10月22日訊(記者 郭文培) “經驗證明:特效藥物是戰勝疫情、消除恐慌、保護人類的終極武器。”在10月19—21日舉行的2021南京國際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投資峯會上,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下藥物研究的使命和機遇,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表示,近期新冠病毒變異株擴散,以南非株、德爾塔株、拉姆達株爲代表的變異株傳播力強,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疫苗接種已有一定覆蓋率的情況下,仍引起新一輪疫情。這突顯了抗新冠肺炎特效藥物研發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戰勝疫情,特效藥物是關鍵。

圖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做主題報告。中國經濟網記者郭文培/攝

陳凱先院士介紹,全球範圍內現有獲批(或獲得緊急使用授權)的抗新冠藥物有20個。其中,8個爲老藥新用、8個爲生物藥。然而,已獲批治療藥物主要依賴於抗埃博拉、流感等老藥的新適應症研發,抗新冠特效治療藥物匱乏。

具體來看,WHO一項全球性大型臨牀試驗結果顯示,瑞德西韋、羥氯喹、洛匹那韋/利托那韋、β干擾素這四類藥物,對治療新冠肺炎都無效或者療效甚微;今年4月,武田製藥與全球血液製品巨頭CSL Behring 合作開發的新冠肺炎血漿衍生療法三期臨牀試驗未能達到主要終點。中和抗體藥物也並非一帆風順——美國FDA宣告撤回巴尼韋單抗單獨使用的緊急使用授權,因爲該藥物治療新冠變異病毒的有效性不足。

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治療仍無特效藥物可用。那麼,在研藥物進展如何呢?

陳凱先院士介紹,尋找新冠特效藥物的主要路徑有兩條:一類是生物大分子藥物,以抗體類藥物爲主,該類藥物全球研發進展較快,但對變異病毒株效果較差,且成本高、注射使用不方便。另一類則是小分子藥物,可抑制病毒浸入、複製環節,該類藥物對各種變異株均有廣譜作用,具有可居家口服治療、易於迅速啓動大規模生產應急供應、成本低、可及性好、適合大範圍人羣使用等優點,成爲各國加快研發抗新冠肺炎特效藥的集中發力點。

從臨牀進展看,當前臨牀在研的抗新冠藥物有381個,其中上市申請4個、臨牀三期108個、臨牀二期180個、臨牀一期75個。在全球在研抗新冠肺炎候選小分子藥物中,進展較快的有開拓藥業的普克魯胺,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的DC402234和VV936,默沙東的核苷類抗病毒藥物EIDD-2801,輝瑞公司的口服新冠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劑PF-07321332等。

“特效藥的療效水平和研發速度是兩個決定性的因素。”談及國內特效藥物研發,陳凱先院士指出,我國在抗新冠病毒藥物研發和應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本身具有一定的先期優勢和研究積累。但一年多來,由於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力度不足,迄今爲止我國的抗新冠肺炎特效藥物研發仍處於科學家團隊和單位自行自發開展狀態。分析來看,支持不足、研發費用有限、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條件嚴重不足、體內外藥理藥效模型受限、國內病人數量少難以開展臨牀等是主要影響因素。

“立足當前,針對緊迫的大國競爭態勢,聚焦有成爲新冠特效藥前景的重點品種,以最強的使命擔當和最快的速度,加快推進,力爭研發出我國的特效治療藥物。”陳凱先院士說,着眼未來,應瞄準重大突發傳染病領域,不斷研發新藥。

據瞭解,2021南京國際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投資峯會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南京市投資促進局、南京市科技局等單位承辦,《藥學進展》編委會、藥咖薈策劃。與會專家們圍繞“前沿創新技術、行業投資熱點”,與南京共同擘畫南京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新藍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