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縣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作爲各民族的生命線,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爲總目標,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示範創建工作。盈江被命名爲雲南省第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2個鄉鎮和1名個人被表彰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個人,115個單位被命名爲省、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6個單位和20名個人受到省、州表彰。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盈江實踐

盈江縣居住着以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漢族爲主的26種民族,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56.06%。千百年來,盈江各族兒女在這片古老的熱土上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創共享,共同譜寫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壯麗篇章。

戍邊衛國,傳承家國情懷

盈江縣邊境線長214.6公里,無天然屏障,特殊的縣情賦予盈江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特殊的地位。1875年英國上校柏郎和翻譯馬嘉理率武裝探路隊擅闖盈江邊境,芒允各族羣衆奮起反抗、擊殺侵略者,書寫了近代雲南邊疆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光輝一頁。1891年英帝國主義入侵,時任幹崖第24任宣撫使刀安仁先生徵調土司兵痛擊入侵者,堅持8年之久,之後投身民主革命,被孫中山先生譽爲“邊塞偉男,中華精英”。進入新時代,盈江縣堅決擔負起強邊固防的重大政治責任,爲國守門,築牢了邊境安全穩固屏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盈江各族人民同心同行、衆志成城,充分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互助精神,構築起“村村是堡壘、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處處有防範”的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防控體系,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在戍邊衛國的歷史中,盈江各族人民前赴後繼,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繹成一個個民族團結萬歲的英雄傳奇。

培根鑄魂,建設共有精神家園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盈江實踐

始終堅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課堂、進課間、進社團、進頭腦,增進青少年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瞭解,不斷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基本實現全覆蓋,極大促進了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榮獲“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共有文物點76處,館藏文物實物1700餘件,《傣劇》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光邦鼓舞》《闊時目刮》《傈僳族服飾手工技藝》入選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傣劇《刀安仁》榮獲全國第二屆民族戲劇會演劇目金獎,電影《刀安仁》獲第十一屆巴黎中國國際電影節最佳民族人物傳記影片獎、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影展金杉葉優秀故事片獎、第25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正式展映作品、雲南省2019年“五個一”文藝精品工程獎。堅持共建聯享,將民族節慶活動、民間民俗活動打造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多元平臺,萬人嘎伴光舞創世界紀錄,舉辦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盈江站)、中國·盈江國際觀鳥節、香額湖竹筏圍魚大賽等賽事,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

共建生態,共享綠色發展福祉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盈江實踐

盈江縣立足森林覆蓋率76.26%,“動植物基因寶庫”“中國鳥類資源第一縣”優勢,堅持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爲各族羣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開發與保護並重,“民族團結+文旅融合”發展模式讓各民族村寨的好山好水轉化成爲羣衆致富的“聚寶盆”。被評定爲雲南省旅遊扶貧示範縣和旅遊重點縣,“石梯生態經驗”入選“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19年十佳公衆參與典型案例,以下勐劈、龍門古寨等爲試點,實踐出了一條牛棚變客棧、農民當老闆、村民變導遊的鄉村旅遊發展之路,中國犀鳥谷譽響中外。河燕鷗搶救守護行動、支那鄉香柏村人猿共處、犀鳥穀人鳥情緣……盈江各族羣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故事代代相傳,綠水青山煥發出促進發展的勃勃生機,成爲各民族共建共享的綠色家園。

共同奮鬥,譜寫中國夢盈江篇章

盈江自古是南方古絲綢之路境內的最前沿出口,“蜀身毒道”、“茶馬古道”見證了盈江各族羣衆戰天鬥地團結奮鬥歷史。進入新時代,各族人民傳承先輩精氣神,接過歷史接力棒,譜寫同心共築中國夢盈江篇章。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措施全面落實,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順利摘除貧困縣帽子,人口較少民族和直過民族全部整族脫貧,困擾盈江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幾代人翹首以盼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所有鄉村實現“五通八有三達到”,基礎設施實現質的飛躍。馬鈴薯、澳洲堅果等特色產業結出各族羣衆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幸福果”;百億元園區初具雛形,服裝輕紡、石材等百億元產業集羣蓄勢待發;充裕豐沛的水電資源點亮萬家燈火、照亮各族羣衆團結奮鬥的前進道路;農產品、玉石、鐵礦石進口出現新轉機,“中國堅果之鄉”名片熠熠生輝、“中華翡翠毛料城”實至名歸。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九謝共產黨》《十感黨恩》等山歌小調唱出了盈江各族人民知恩、懂恩、感恩的真摯情感,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正以一幅山鄉鉅變、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生動呈現。

承前啓後風雨路,盈江兒女譜新篇。盈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奮力譜寫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篇章。

雲報全媒體記者 管毓樹 譚雅竹 吳沛釗 趙麗槐 夏方海 馬楠

盈江融媒體 尤廷侃 尹興豔 尹以祜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