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三季度外匯收支呈現五大特點,美聯儲縮減QE不會改變中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格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隨着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好轉,今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10月22日,外管局發佈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銀行結匯18598億美元,售匯16798億美元,銀行結售匯實現1800億美元順差;與此同時,銀行代客涉外收入44034億美元,對外付款41686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實現2348億美元順差。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外匯收支狀況整體呈現五大特點:

一是銀行結售匯和代客涉外收支呈現雙順差,表明中國經濟穩定恢復對外匯市場的支撐作用正持續顯現。

二是售匯率保持穩定,跨境融資逐步趨穩,比如前三季度,衡量購匯意願的售匯率(客戶從銀行買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支出之比)達到63.8%,較2020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企業等市場主體境內外匯貸款在經歷一季度較快增長後,4月以來持續穩定。

三是結匯率略有上升,近期外匯存款餘額基本穩定。比如前三季度,衡量結匯意願的結匯率(企業拿到外匯以後賣給銀行的規模和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達到66.9%,比去年同期略上漲2個百分點。

四是外匯衍生品交易規模保持增長,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意識逐步加強。今年前三季度,企業利用遠期、期權等外匯衍生產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同比增速達到80%,高於同期銀行結售匯增速56個百分點,推動企業套保率同比上升7.9個百分點,達到22.1%。

五是外匯儲備規模基本穩定。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32006億美元,比去年年底略降0.5%。

面對市場熱議的美聯儲即將縮減QE是否會觸發中國資本跨境流出潮起,王春英回應稱,當前中國外匯市場抗風險能力較過去明顯增強,此次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不會改變中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也不會改變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態勢。

“究其原因,一是市場對美聯儲縮減QE已有充分預期,短期內引發國際市場動盪的風險相對可控;二是新興市場國家自身的穩健性也得到提升,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適應性有所增強;三是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穩健,外匯市場日益成熟,對外負債結構不斷優化,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明顯增強。”她指出。

此外,針對近期中國持有美債規模緣何創下2010年以來最低值,王春英表示,在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國別持有美債數據裏,是不區分官方和非官方的,既包括外匯儲備投資,也包括金融機構、企業等其他投資主體。因此,不同市場主體鑑於投資目的或資產配置原則變化,採取的美債持有策略會有差異,可能會帶來國別持有美債數據的波動。就外匯儲備運營管理而言,外管局始終秉承安全、流動、保值增值的配置目標,作爲負責任的長期投資者,按照市場化的原則,根據市場狀況與投資需求進行專業化投資管理。

多管齊下解決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操作難題

在多位銀行人士看來,今年前三季度銀行代客涉外收付與自身結售匯之所以雙雙呈現順差,很大程度受益於中國外貿延續高景氣度態勢。

“今年以來,由於全球其他國家疫情反覆導致供應鏈時斷時續,大量全球訂單湧入中國,導致外貿企業手裏的外幣頭寸明顯增加,帶動結匯需求增加,令銀行代客涉外收支與自身結售匯的順差雙雙增加。”一位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主管向記者分析說。

不過,如何管理外幣頭寸的匯率風險,正成爲衆多小微出口企業相當頭疼的一件事。比如本週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突然跳漲突破6.4整數關口,令衆多小微出口企業急於結匯止損。

王春英指出,目前外管局相關部門正積極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的支持力度,積極拓展面向中小微企業的匯率避險渠道。一是外管局相關部門正推進銀行合作辦理外匯衍生產品業務發展,比如某些小型銀行缺乏辦理外匯衍生品服務的資質,但他們擁有相當多的小微外貿企業用戶,因此外管局在政策方面支持這些小型銀行與大型銀行開展合作,通過大型銀行滿足小微外貿企業的匯率避險需求,有助於小型銀行服務當地小微外貿企業落實匯率避險;二是外管局正積極推動各部門降低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套期保值的操作成本,比如指導外匯交易中心減免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開展匯率避險保值衍生品交易的手續費,目前手續費減免幅度達到50%;三是部分銀行正在研究給予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一定限額的外匯衍生品專項授信額度,如此小微企業無需繳納相應的外匯衍生品交易保證金,在授信額度範圍內開展外匯衍生品避險保值,相應的匯率套保成本又會降低不少。

在她看來,本週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之所以無視美聯儲縮減QE而突然上漲突破6.4,主要是市場力量推動所致。一方面美元指數衝高回落,另一方面是9月中國貨物外貿順差仍然較高,國慶後企業結匯現象比較明顯。

“未來,人民幣匯率仍將取決於國內外經濟形勢、國際收支狀況和國際外匯市場變化等因素,匯率既不會持續升值,也不會持續貶值,將會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她指出,面對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持續雙向波動,企業一定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的理念,要立足主業,理性地來對待匯率漲跌,一要識別可能面臨的匯率風險。二要根據自身外匯風險敞口,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狀況制定合適的外匯套保策略,包括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外匯套保需求相一致的遠期、掉期或期權等外匯衍生品;三是建立完善科學的考覈機制,不應該以套保盈虧論英雄,不能簡單地用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做比較來評估套保策略盈虧,而是遵循“期”(未來)和“現”(現在)相結合的原則科學評價,將風險敞口損益與外匯衍生品工具損益進行綜合評價,引導公司財務人員有膽量鎖定外匯風險敞口。

中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格局難被撼動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即將縮減QE將對新興市場資本流出構成多大的衝擊,正被金融市場日益高度關注。

王春英對此指出,整體而言,中國外匯市場抗風險能力較過去明顯增強,此次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將不會改變中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也不會改變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態勢。

究其原因,一是市場對美聯儲縮減QE已有充分預期,短期內引發國際市場動盪的風險可控。具體而言,今年下半年以來,美聯儲多次就縮減QE與市場做了溝通,其貨幣政策調整節奏、力度與市場預期基本吻合,市場也普遍預計,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進程是漸進式的,對國際金融市場與中國外匯市場的影響將會逐步降低。

二是新興經濟體自身穩健性得到提升,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適應性有所增強。比如這輪美聯儲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期間,直接流向新興市場的資金並不多。據國際金融協會監測,去年4月-今年9月期間,除了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市場的海外資金月均流入規模明顯低於2009-2013年期間(美聯儲上一輪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此外,近年新興市場自身經濟基本面顯著改善,比如經常賬戶逆差佔到GDP的比例明顯縮窄,外債規模增長減緩且外匯儲備增長,對抗擊外部風險的能力得到增強。

三是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穩健,外匯市場日益成熟,對外負債結構不斷優化,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明顯增強。就宏觀層面而言,中國經濟發展韌性持續顯現,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經常賬戶順差也在均衡區間,內外部經濟平衡基礎穩固,與此同時,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穩步推進,跨境資金雙向均衡流動;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有利於釋放升貶值壓力;就微觀層面而言,外債結構不斷持續優化,在此次美聯儲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時期,中國的外幣外債增幅不及2009年-2013年期間的一半,本幣外債增長主要是由境外投資者前往境內投資債券所致,其中長期債券比較多,穩定性比較高。同時融資性外債佔比從2014年末的79%降至2021年6月底的55%,且融資性外債裏相當部分與貿易相關(即貿易信貸),令這類風險也相對較低。總體而言,近年中國外債穩定性比較高,負債率、償債率、債務率等指標都在國際安全線以內。

王春英直言,儘管此次美聯儲或包庇政策調整不會改變中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與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格局。但外管局仍將高度關注未來美國通脹是否會持續高位徘徊,以及其對美聯儲加快加息步伐的影響。未來外管局將會保持政策的定力,堅持底線思維,統籌安全與發展,推進外匯領域改革開放,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同時,適時開展逆週期調節,切實維護外匯市場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