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漂亮了,能看到這麼多精美的葫蘆藝術作品,是一次很愉快的體驗和享受……” 10月18日上午,臨沂市文化館、臨沂市文化中心展廳內熱鬧非凡,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從葫蘆裏走出來的民族——拉祜族葫蘆藝術作品巡展”走進沂蒙革命老區,在臨沂市文化中心一層北大廳隆重開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拉祜族蘆笙舞”表演,一百餘個彩繪葫蘆,八十餘幅葫蘆繪畫作品,近百幅葫蘆文化傳播作品,獲得國家專利的當代拉祜布藝葫蘆,與沂蒙山“葫蘆崖”上的古老美麗傳說在這裏邂逅,共同“講述葫蘆故事,傳承中華文化”,還有形態各異的葫蘆樂器、葫蘆盛器等精彩呈現,爲臨沂市民帶來了一場極具衝擊力的文化體驗與藝術享受。

本次展覽由臨沂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曲阜師範大學共同主辦,爲期7天,在臨沂市文化館、臨沂市文化中心同時展出,通過拉祜族葫蘆藝術品展覽、繪畫作品展、傳播作品展、座談會、互動情景式展演等多種形式進行,全方位展示拉祜族葫蘆藝術作品的魅力。

“讓‘從葫蘆裏走出來的民族’——拉祜族走出山寨,積極傳播拉祜葫蘆文化藝術,這種文化自覺爲進一步推動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樹立了標杆。”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監督組專家代表王寶德說道。

“葫蘆已經成爲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文化符號。”瀾滄拉祜自治縣葫蘆文化研究者李益東介紹說,瀾滄縣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牡帕密帕》是拉祜族的“百科全書”,《牡帕密帕》講述的拉祜族始祖從葫蘆裏走出來的故事,使拉祜族有了“從葫蘆裏走出來的民族”的別稱。作爲“拉祜族蘆笙舞”國家級傳承人,李石開在開幕式現場做了精彩表演,他說:“希望通過自己的蘆笙舞展演,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歡我們拉祜族葫蘆文化,更好地傳播葫蘆文化,促進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和傳承。”

“臨沂與葫蘆有着不解之緣。從沂蒙山‘葫蘆崖’,到《沂蒙頌》插曲中‘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長’的葫蘆‘瓢’,再到如今,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彩繪葫蘆民間藝術在臨沂的繁榮,無不訴說着臨沂與葫蘆的情緣。”臨沂市副市長張玉蘭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活動是曲阜師大與臨沂市加強文化交流合作的有力見證,也爲臨沂市和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之間文化互融、產業合作搭建了平臺,必將爲豐富臨沂文化特色樣貌、推動臨沂文化繁榮發展發揮積極作用。臨沂市將進一步深化與曲阜師大、雲南瀾滄在文化創作、創新以及傳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激發社會各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自信,譜寫合作發展新的篇章。

開幕式後,臨沂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杜德昌在觀展現場表示,葫蘆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拉祜族葫蘆走進臨沂,展出的葫蘆文化作品豐富多彩,對促進民族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未來有更多人熱愛葫蘆文化,讓葫蘆文化像明珠一樣發光發熱,傳播更遠。

“葫蘆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本次展覽策劃人,該傳播項目主持人、曲阜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扈慶學教授介紹說,瀾滄拉祜族作爲“世界拉祜之根,天下葫蘆之源”,爲葫蘆文化注入了獨特的民族氣質。“通過巡展,讓拉祜族葫蘆文化藝術走出山寨,促進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助力鞏固少數民族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同時也能進一步促進各民族文化藝術交流,更好地堅定文化自信。”作爲沂蒙山人的扈慶學教授,曾經三次走進瀾滄拉祜族山寨,深切感受拉祜族人民對葫蘆文化的熱愛。扈慶學教授表示,自己長期從事葫蘆藝術創作與葫蘆文化研究,就是想通過說好葫蘆故事,講好中國文化,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貢獻一份力量。

該項目爲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得到了遼寧省葫蘆島市葫蘆協會,美國葫蘆協會、全日本愛瓢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同時被《光明日報》、《大衆日報》、《人民藝術》、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等國內多家主流媒體以及《歐洲時報》《韓國新華報》《新中時報》《世界僑報》《中非時報》等海外媒體和葫蘆文化組織充分關注和廣泛宣傳,產生了深遠影響,填補了海內外葫蘆藝術國家級項目的空白,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不斷開創傳承弘揚中華葫蘆文化的新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