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知產案件8年來年均增長24.5% 最高法:網絡侵權易發多發,利益平衡愈加複雜

2021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作關於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情況的報告。

報告介紹,我國已經成爲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尤其是專利案件最多的國家,也是審理週期最短的國家之一,並日益成爲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選地。

不過,周強也在報告中指出,我國知識產權案件賠償數額總體上仍顯不足,對維權費用支持偏低。案件數量增長迅速,一些案件審理週期仍然較長。部分案件裁判標準不統一現象仍然存在。針對一些企業濫用知識產權保護妨害研發創新,如何建立裁判救濟機制等相關問題還有待解決。

新型糾紛大量湧現

周強介紹,當前知識產權案件呈現以下特徵:一是案件數量迅速攀升。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從2013年的10.1萬件增長到2020年的46.7萬件,年均增長24.5%,比全國法院受理案件總量年均增幅高出12.8個百分點,反映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知識產權保護需求明顯增長。

二是新型糾紛大量湧現。涉及互聯網核心技術、基因技術、信息通信、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及平臺經濟等方面新型案件日益增多,複雜技術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難度加大,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的權利邊界、責任認定對司法裁判提出新挑戰。 

此外,網絡已經成爲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爲的最主要發生地之一。與線下侵權相比,線上侵權行爲更易實施、更加隱蔽、更爲複雜,影響涉及面更爲廣泛,收集固定證據更加困難,權利人維權難度進一步加大。

值得關注的是,利益平衡愈加複雜。周強指出,知識產權涉及利益關係複雜,且與社會公共利益息息相關,“平衡保護個人權利和公共利益,準確把握多層次價值取向,穩妥處理發展和安全的關係,都對知識產權審判提出更高要求。” 

探索新興領域知產保護規則

周強介紹了全國各級法院如何探索新興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審理人工智能生成文章著作權案,對人工智能自動生成文章是否構成作品進行有益探索。審理“懶人聽書”有聲讀物著作權案,明確朗讀文字作品保護規則,引導新興文化消費行業規範發展。審理共享單車“掃碼開鎖”專利權案,依法保護共享經濟自主創新成果。審理證券金融信息知識產權案,明確抄襲金融數據終端產品行爲構成不正當競爭,規範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秩序。

著作權保護方面,最高法制定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司法解釋及相關司法政策,細化“通知刪除”規則適用標準,合理確定網絡服務提供者、電商平臺經營者責任,平衡權利人和網絡服務平臺權利義務關係。嚴厲懲治虛構版權牟利等“碰瓷”行爲,維護圖片版權市場法治秩序。依法審理同人作品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件,保護在先創作者和取得合法授權傳播者的合法權益,爲“二次創作”釐清法律邊界。在網絡遊戲侵害金庸武俠小說改編權案中,堅持市場價值導向,依法判處1600餘萬元賠償。在侵犯《流浪地球》等熱門影視作品著作權犯罪案中,對8名被告人判處實刑並追繳違法所得,彰顯嚴懲侵犯著作權犯罪的力度和決心。

針對系列問題,報告提出以下建議:一是針對知識產權訴訟特點,研究制定知識產權訴訟特別程序法。二是制定完善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完善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爲的法律制度。三是加大對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的保障力度,完善知識產權法院佈局,對知識產權審判隊伍建設給予更多關心支持。四是加強對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監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