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盟何時才能真正“長大”?(環球熱點)

實現戰略自主不容易 擺脫對美依賴是關鍵

本報記者 李嘉寶

近期,受“不靠譜”盟友美國的接連刺激,歐盟內部加強“戰略自主”的呼聲再次高漲,引發外界廣泛關注。面對外部挑戰和內部危機,一心追求“戰略自主”的歐盟,何時能擺脫依賴心態,真正成熟、自主?

謀求“戰略自主”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與英國、澳大利亞宣佈建立所謂“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澳大利亞據此撕毀了和法國簽訂的650億美元常規潛艇訂單,轉而將與美英合作建造核潛艇。報道指出,“法國和歐盟的憤怒不僅停留在商業層面。對他們來說,強化自身防務安全能力的重要性再次凸顯。”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覈潛艇合同風波後宣佈,歐盟將於明年上半年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召開防務峯會,探討如何加強自身防務能力,目標是使歐盟與北約這個跨大西洋聯盟保持距離。

美軍倉皇撤出阿富汗的“喀布爾時刻”,也給歐盟帶來不小的心理衝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日前表示,阿富汗局勢表明,歐盟爲戰略自主權的不足付出了代價。“唯一出路是吸取教訓,謀求聯合自強,提高戰略自主權。歐盟不僅要加強能力,還要加強行動意願。”博雷利還表示,將在今年11月的歐盟防長會議上提出組建一支5000人的部隊。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謝夫喬維奇近日總結說,在經歷阿富汗撤軍的混亂以及潛艇毀約事件之後,歐盟需要更多地聚焦“戰略自主”,“這將被提上歐盟最高領導層以及成員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議程”。

謀求“戰略自主”是歐盟多年的夙願。近年來,歐盟在提升戰略自主尤其是防務自主方面加快了機制建設與道路探索。2016年,《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全球戰略》公佈,提出加強安全與防務合作。2017年,歐盟推出歐洲防務基金,25個歐盟國家啓動“永久結構性合作”。2019年,馮德萊恩提出將新一屆歐委會打造成爲“地緣政治委員會”,以增強歐盟在國際及地區熱點問題上的話語權。2020年6月,歐盟在德國的倡議下開啓“戰略指南針”進程,意在爲歐盟安全和防務政策商討增加政治方向,在歐盟國家內部建立統一的戰略目標。

“歐盟的‘戰略自主’概念以安全和防務建設爲開端,逐步向各個領域擴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應對內外挑戰

“歐盟提出‘戰略自主’,是內外因素相結合的結果。”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趙柯向本報記者指出,從歐盟內部來看,自2008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盟陷入多重危機交織的狀態,如難民危機、烏克蘭危機帶來的地緣政治衝擊、英國“脫歐”等。在這種形勢下,歐盟開始更深入地思考自身該何去何從。從外部世界來看,隨着大國競爭態勢和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歐盟逐漸認識到二戰後歐洲建立的和平秩序並不穩固,美國對歐洲的安全承諾也不可靠。

“歐盟提出‘戰略自主’概念,一方面希望重振自身擺脫發展危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意在提升歐盟的國際地位,增強外部世界對歐盟的信心。”趙柯說。

“在布魯塞爾,幾乎所有演講、座談會、討論會都在談論‘戰略自主權’。”在西班牙《世界報》網站看來,當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世界,“戰略自主”涉及的範圍更廣。“它指的是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還應具有軍事行動的能力;是無須經過諮詢或求得允許就能作出決定的能力,是能夠在沒有超級大國的幫助、支持或指導下,行使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能力。”

今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就任美國總統不久的拜登宣稱“美國回來了”,作出修復跨大西洋關係的姿態。歐盟則再次強調歐洲加強戰略自主能力、自身承擔更多防務責任的重要性。馮德萊恩表示:“應該看到,歐洲已不再是4年前的那個歐洲,而是一個邁向戰略自主的歐洲。”

“歐盟着力加強‘戰略自主’,旨在解決一系列現實問題。”崔洪建指出,其一,面對國際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歐盟希望通過全局性、長期性的發展規劃,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維護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使歐盟在經濟、貿易、科技等領域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的同時,價值觀及生活方式的獨特性不被改變;其二,面對大國博弈和競爭不斷加劇、歐美關係起伏動盪的局面,歐盟希望在安全、能源、產業鏈及供應鏈等方面擺脫對外部世界尤其是對美國的依賴;其三,歐盟希望以“戰略自主”加強內部力量的整合和聚合,化外部壓力爲內在動力,爲歐洲一體化增加新動力。

實現目標不易

今年5月,歐盟國防部長會議作出決議,同意邀請美國、加拿大和挪威加入歐盟軍事機動性計劃。此計劃是歐盟聯合防務機制“永久結構性合作”的組成部分。有觀點指出,歐盟首次接納非歐盟國家加入“永久結構性合作”,標誌着這一機制從歐盟聯合防務機制蛻變成美歐聯合防務機制。接下來,美國很可能將其納入北約的框架之內,與北約完全同質化,這再次證明了歐盟防務自主的始易成難。

崔洪建指出,歐盟實現“戰略自主”的關鍵,是擺脫對美國依賴,不僅包括安全層面的依賴,還包括政治及觀念層面的依賴。“歐盟推出所謂‘戰略指南針’,旨在明確主要安全威脅、確定戰略目標,凝聚成員共識。但它必須回答一個問題:如何看待自身與北約之間的關係?若這個問題回答不好或模棱兩可,歐盟的‘戰略自主’建設就該打上一個問號。歐盟應認清美國所謂‘共同價值觀’的包裝話術及其對歐盟‘戰略自主’建設的衝擊和損害,在政治外交層面找到與美國的不同之處,建設自己的戰略支柱。”

崔洪建進一步分析,目前來看,歐盟實現“戰略自主”仍存在一定侷限性,除了短期內難以擺脫對美國和北約的依賴外,如何將歐盟層面的政策框架真正落實到各國行動上,也是一大難題。

據外媒報道,近日,由於波蘭憲法法院做出波蘭國內法律優於歐盟法律的裁決,歐盟和波蘭衝突不斷升級,引發對波蘭可能成爲又一個“脫歐”國家的擔憂。有俄羅斯學者指出,在歐盟面臨諸多困境的當下,波蘭挑起了新一輪歐盟內部危機。

同時,歐盟內部對實現“戰略自主”不乏悲觀聲音。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近日,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對推動歐洲防務一體化的官員和政府“發起了幾乎不加掩飾的攻擊”。在她看來,“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歐盟無法獨立抵禦潛在對手。”

“歐盟內部的不團結因素,將牽扯其實現‘戰略自主’目標的精力。”趙柯指出,目前歐盟機構和各成員國對“戰略自主”的理解不同,使得這一概念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邊界過於寬泛、內涵過於模糊的情況,再加上歐盟對美國的長期依賴、歐盟外向型經濟與外部世界聯繫緊密等因素影響,歐盟推進“戰略自主”的實際效果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在崔洪建看來,在推進“戰略自主”建設過程中,歐盟應適時對建設成效進行評估,指標主要包括:經貿合作環境是否正在改善;內部政治穩定和團結受到外部影響的程度是否在減輕;自身觀念和行爲是否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和認同。“歐盟追求‘戰略自主’,必須突破一些觀念誤區,避免打着‘自主’旗號,做出一些破壞自主發展的行爲”。(本報記者 李嘉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0月23日   第 06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