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破5”後穩增長信號密集釋放:應對沖擊強化跨週期調節

三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4.9%,季度經濟增速提早跌至5%以下,這着實有點超預期。

由於去年低基數效應,一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速高達18.3%,以2019年爲基數的兩年平均增速爲5%,相較6%左右的潛在增速比較接近。當時,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提出了“穩增長較小的窗口期”,但依然存在“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的問題。

二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7.9%,兩年平均增速提高到5.5%。雖然內需在穩步恢復,但二季度消費和投資恢復依然較慢,外需是否能延續強勁增長還有待觀察。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發佈前夕,央行宣佈降準,中央要求加快“十四五”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都釋放着明顯的“穩增長”“促投資”信號。

三季度經濟未能延續二季度向上修復的態勢,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等增速均在下行,兩年平均增速回落至4.9%。這背後的原因很複雜,既有疫情、汛情、特大暴雨等衝擊,也有大宗商品高位運行等外部因素衝擊,還有限電限產、房地產調控等帶來緊縮效應等衝擊。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穩增長政策會發力,宏觀政策會加大紓困力度。但面對當前多重不同來源的衝擊,似乎並沒有單一的政策“良藥”,未來還需提高政策協同效應,包括要避免“運動式”減碳、房地產市場過度緊縮等。

散發疫情拖累消費

梳理今年的經濟數據,可以發現原本穩定恢復的消費,在三季度受到一波明顯衝擊。

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速爲4.2%,二季度的月度兩年平均增速從4.3%穩步升至4.9%,雖然遠不及前些年8%左右的水平,但穩步恢復的態勢很明顯。三季度這一趨勢被中斷,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速降至1.5%,1-9月份累計增速處在3.9%的水平。

這跟國內散發疫情有關。5、6月份,廣州、深圳局部地區出現疫情,對這些地區的消費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三季度疫情影響則在進一步升級,南京疫情波及國內多個省市。正值暑假出行旺季,多省建議避免跨省旅遊,學校提前召集家長學生返回,機票、住宿、出行等消費受到明顯抑制。例如,8月份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5%,今年以來餐飲收入持續正增長的態勢被中斷了。

除了疫情、特大暴雨、南方汛期等因素,汽車消費回落也是一大拖累因素。7、8、9月份,汽車類限上零售額同比下降1.8%、7.4%、11.8%。這類大宗消費的回落,跟汽車缺芯相關。乘聯會披露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下滑5個月,汽車經銷商庫存數據跌至2018年新低。當然,汽車消費的連續負增長,也跟去年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帶來的高基數有關。

消費跟居民收入有關。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22萬元,實際增長2.1%,略低於同期GDP增速(2.3%)。考慮到去年居民收入增速較低,可以預期今年居民消費支出增速大概率會低於正常水平。

粵開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羅志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每一輪疫情的影響在逐步減弱,但在徹底結束之前,仍將長期壓制居民和企業的風險偏好,抑制消費和投資有效修復。9月消費較8月有所改善,後續消費可能仍將在低水平上逐步恢復,恢復強度和節奏取決於疫情以及就業形勢。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當前國內消費偏弱,表面上會被疫情掩蓋,實際上是羣體收入受到影響之後的表現,也是收入結構分化的表現。由於高收入羣體資產價格判斷能力強,隨着貨幣投放量加大,資產價格泡沫進一步形成,會導致富人收入越來越高,但是他們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貢獻很小,這需要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來提振我國整體消費。另外,從我國疫情防控來看,因爲疫情原因會限制一部分人的流動,形成對消費的局部衝擊。

房地產業短期劇烈收縮

根據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三季度GDP初步覈算結果,分行業看,房地產、建築業季度增加值出現少見的負增長。其中,三季度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1.88萬億元,同比下降1.6%,房地產業佔當季GDP比重爲6.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數據發現,自1992年有該項統計數據以來,房地產業季度增加值同比負增長的僅有三次,分別是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的2008年的三、四季度(降幅最大爲6.2%),其次就是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2020年一季度(降幅爲6.1%),再就是今年三季度。

房地產行業遭遇短期劇烈收縮,是三季度經濟增速下行的重要因素。三季度房地產行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6%,較二季度下行8.7個百分點,當期GDP增速僅下行3個百分點。這也拖累了三季度房地產投資、房地產銷售、房地產相關消費等數據。

上半年房企“三道紅線”、房貸集中度管理等金融審慎管理機制陸續落地,部分熱點城市調控政策密集發佈,部分企業資金壓力導致市場緊張,房地產市場迅速轉冷,更多城市房價轉跌、部分城市出臺了“限跌令”。

銀監會數據顯示,隨着“房住不炒”政策落實,9月末房地產貸款餘額增速爲8.6%,較全部貸款增速低2.9個百分點。

爲避免房地產行業整體下滑以及風險傳導,圍繞地產融資政策的“矯正”工作正在進行中。10月15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央行發佈會上表示,個別大型房企風險暴露,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出現了一致性的收縮行爲,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這種短期過激反應是正常的市場現象。央行將指導主要銀行,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近期表示,在金融管理部門的預期引導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風險偏好過度收縮的行爲逐步得以矯正,融資行爲和金融市場價格正逐步恢復正常。下一步,堅定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10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金融街論壇書面致辭中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個別問題,但風險總體可控,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整體態勢不會改變。

除了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增長依然低迷,前三季度基建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爲0.4%。這裏有我國基建投資增速自然回落的因素,隨着高鐵幹線等大基建的鋪設,我國基建投資進入“補短板”階段,2019年基建投資增速大概在3%左右,也有其他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指出,從3月份全國兩會通過“十四五”規劃綱要,到國家圍繞新發展格局進行全面佈局,加快“十四五”規劃重要工程項目建設,照理說這種投資規模拉動作用不小,但事實是地方政府在各種因素疊加下行動力大幅下降。有項目庫存太少,有定向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也有土地流拍造成政府可用資金下降的原因。

限電限產影響工業增長

今年以來,由於海外疫情存在反覆,我國穩定可控的供應鏈生產鏈優勢明顯,我國出口依然超預期保持強勢,推動我國工業生產延續超常規高增長。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爲6.4%,好於2019年全年常規水平(5.7%)。

但是,三季度工業生產增速在明顯走低。時隔18個月之後,9月PMI重新跌至景氣區間之下,顯示9月製造業下行壓力加大,企業面臨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度兩年平均增速,從7月的5.6%降至9月的5%。

三季度工業生產趨緩,除了汽車缺芯抑制產能增長,還在於限電限產的蔓延影響。

今年以來電力供應持續緊張,7月安全生產、暴雨災害加劇了電煤供應緊張,且高溫天氣推高居民用電,多個省份要求企業錯峯用電,建材、有色等行業生產活動表現較弱。8月中旬,國家發改委點名9個省份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部分省份採取“一刀切”節能減排的做法。9月中以來,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迫於“能耗雙控”壓力,企業面臨臨時停產,或部分產能限產,涉及到化工、化纖、紡織品、鋁合金、煤炭加工等多個行業。

限電限產推動多個上游行業漲價,包括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非金屬礦物質等。煤炭價格連漲六個月,秦皇島Q5500動力煤的價格從3月初的600元/噸的價格,漲到10月中旬2300元/噸的價格,基礎能源漲價進一步推升了高能耗行業的成本。

“鋼鐵、鋁等原材料價格佔我們成本的60%,煤炭價格進一步上漲,鋼鐵、鋁材料價格可能會繼續上行。我們產品端價格不敢隨便漲價,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企業利潤擠壓嚴重”,江蘇一家汽車裝備製造企業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當前能源漲價、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是全球多國面臨的共同難題。近期,國務院召開多次會議,圍繞煤炭、電力供應保障工作進行部署,積極推動煤炭增產、通過稅收金融政策支持煤電企業增加電力供應、推動煤電價格市場化改革等,做好煤炭保供穩價工作。10月19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能源保供專題座談會,研究依法對煤炭價格實行干預措施。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於澤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上表示,當前能源問題是一個全球問題,能源價格涉及到全球經濟的一次大轉型,能源價格一段時間會處於高位。雙碳目標的實現,向綠色發電轉型,需要用到大量化工新材料,也會使得化工產品價格一定時間處於高位。

穩增長政策加力應對多重衝擊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經濟整體恢復狀況不錯。9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4.9%,較上月和去年同期都有所下行,且青年羣體失業率改善至14.6%,就業形勢整體穩定。

但是,三季度經濟增速加快下行的趨勢,顯然不能視而不見。10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重提“保主體”“保就業”,點明瞭“散發疫情”時期的宏觀政策應對重點之一。

會議要求,防止大宗商品漲價向下遊產業傳導使中小微企業承受成本壓力,抓緊研究包括階段性減稅降費在內的普惠性政策,鼓勵地方對中小微企業在減免房屋租金、水電費等方面給予支持,減輕企業負擔,幫助渡過難關。

除了減稅降費,財政支出進度將進一步提速。10月22日,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在發佈會上表示,繼續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以及“十四五”發展規劃等,加大對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2021年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儘量在11月底前發行完畢,持續發揮專項債券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四季度經濟運行是否值得擔憂呢?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許憲春表示,前三季度已經實現9.8%的增長,可以完成全年6%以上的增長目標。三季度經濟增速回落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需要把偶發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區分開來。四季度經濟增速存在下行壓力,既有基數壓力,部分投資也有下行壓力。但是也有很多支撐因素,就業形勢、居民收入增長、疫情防控形勢等總體穩定,居民消費意願有望繼續回升。四季度專項債還有超1萬億額度待發,央行貨幣政策穩中偏松,這些都有利於基建、製造業投資回升。我國疫情防控形勢較好、工業體系完整,還在不斷吸引國外進口商,四季度出口需求有望繼續保持較好增長。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由於2020年四季度經濟增速基數較高,預計今年四季度受此影響經濟增速將進一步下滑至4.5%,全年GDP增速預計落在8.3%附近,四季度和全年經濟兩年複合增速分別爲5.5%和5.3%。

於澤表示,短期內要以降成本爲政策核心,財政可以結構性減稅,並推動減稅政策直達企業;貨幣政策可考慮降準,以低成本資金取代高成本的公開市場投放。要擴大總需求,短期可以通過汽車給消費託底,但更需要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提高中等收入羣體比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考慮大宗商品漲價因素,貨幣政策不應放鬆。但是,當前國內需求恢復相對滯後,且上游成本上升很快,下游製造企業運營困難加劇,很多中小微企業資金比較緊張。因此,企業信貸可適當放鬆,同時四季度可加快專項債、企業債的發行進度並加大發行規模,政策層面應適當加力。

劉元春表示,當前疫情防控尚未取得最終勝利,世界經濟依然處於復甦的艱難期,宏觀政策保持總量擴張應該是後疫情時代的基本基調。四季度政策的適當調整,能推動明年一季度經濟增速有明顯回升。未來要在結構性政策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包括稅費減免、信貸直通政策、專項補貼等;財政還應該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將穩定居民收入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作者:周瀟梟 編輯:杜弘禹)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