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又在故宫博物院从事陶瓷史研究和古陶瓷鉴定工作近40年的杨静荣,被誉为中国文博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作为《一槌定音》栏目的常驻专家,杨静荣认为要正确看待收藏,不要指望通过收藏而暴富。

杨静荣:收藏要先练眼,再入市

刊于《艺术市场》2021年10月号

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又在故宫博物院从事陶瓷史研究和古陶瓷鉴定工作近40年的杨静荣,被誉为中国文博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作为《一槌定音》栏目的常驻专家,杨静荣认为要正确看待收藏,不要指望通过收藏而暴富。 中央电视台栏目《艺术品投资》开播初时,从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等文博机构寻找相关专家,希望从专家的角度在学术上对藏品知识进行梳理,由此机缘我便参加了这个节目。当时还有孙秩青、吕济民、罗哲文等老专家坐镇,他们都非常支持这个节目。记得吕济民当时说过一句特别到位的话:“中央电视台,这是代表中央的声音,我们一定要支持”。

那时候,中央电视台有两档收藏鉴定类节目,即《寻宝》《鉴宝》,后来《寻宝》栏目转战央视一套,央视二套开始做《一槌定音》。接下来的几年,迎来了鉴宝节目的火热发展——那时每年一到春节,节目就会组织一次“赛宝大会”,把民间的藏品搜集上来让大家评奖,一度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中央电视台把收藏鉴定类节目做火了以后,各省也相继推出这类节目,如河南的《华豫之门》、陕西的《华山论鉴》等。

《一槌定音》节目一直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讲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收藏这个严肃而小众的课题,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把艺术品的文化内涵、投资趋势等相关知识传递给观众,也赢得了很多忠实的观众,但它取得的成绩和口碑并非一蹴而就。

节目在估价问题上总结了过去《鉴宝》和《寻宝》里出现的一些偏差,现在主要请拍卖行和古玩商完成估价,而专家主要介绍专业知识。节目中的估价肯定要低于拍卖成交价的,因为拍卖的成交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刘益谦在拍卖会上花2.3亿元买了一个鸡缸杯,但这只是一种偶然——当然不排除有炒作的因素,现在即使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鸡缸杯拿到市场上拍卖,也不见得能拍到那个价位。所以,不要盲目地看某一个拍卖单项所取得的天价。一般情况下,拍卖行跟古玩城给出的估价反而是比较适中的,也是适合在市场流通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攀升,全民收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本来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好事,但有些人把收藏当作一种投资,我认为还是要慎重一些。

收藏行业有句老话讲“不怕买贵了,就怕买假了”“有钱的没有眼,有眼的没有钱,有钱有眼了还得有缘”。所以,作为初级收藏者,最好先练眼,再入市。不要老指望凭一个古玩就能让自己变身百万富翁,真正能通过古玩赚到钱的人本来就是“有钱人”。

本人主要负责瓷器鉴定,在我看来,瓷器鉴定最好要上手去感受,每个时代的瓷器特征是不一样的,辨别一件瓷器的新老要从各方面考虑,看、摸、闻、听都要用上,才能对瓷器的年代有正确的判断。

一般在上节目之前我都会对藏品进行把关。现在也有好多人在做直播鉴宝,其实眼力好的专家是能够在直播中对瓷器进行断代并判断真伪的。一些假得离谱的,通过照片一眼就能看出来,但如果是高仿还需要上手来看。

直播鉴宝目前是一种流行趋势,这跟疫情影响下人们出不了门有关系。虽然直播简便易行,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在未来的三五年内,我觉得直播还代替不了电视节目。

转自:艺术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