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毅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對於收藏行業的熱愛始於少年,最喜歡去琉璃廠遊玩,在各個古玩店轉轉。如今,他不僅是《一槌定音》節目的古木器鑑定專家,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可移動文物修復專家、修復故宮文物傢俱項目的負責人 。

關毅:文物收藏是一個嚴肅的過程

刊於《藝術市場》2021年10月號

關毅讀書時學的是戲劇藝術,現在做傢俱藝術,包括木器古傢俱修復等。看似是兩個毫不相干的專業,但在他看來,戲劇和傢俱都是綜合藝術。

“藝術都是相通的,戲劇不僅需要音樂、美術、文學、歷史等方面的學識,還得懂燈光、造景、布具方面的知識;傢俱藝術同樣如此,需要了解線條、造型、材料、材質等知識。”關毅說,但不管做哪種藝術,首先要懂審美。

多年的藝術行業從業經歷使關毅經常和收藏家溝通交流,他也願意把這些收藏經驗分享給大家。而通過鑑寶節目看到從全國各地彙集來大量品種繁雜的文物藝術品,對他個人而言也是不斷了解和學習的過程。

“有些藏品我們瞭解熟悉,但有些即便是專家也不一定見過。”關毅說,改革開放以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對於收藏的熱情非常高。所以,他們到各地去一方面是瞭解市面行情,開闊眼界;另一方面則是給廣大藏友答疑解惑,讓更多人對收藏有一定的認知,瞭解如何去精細地分類收藏。

關毅說:“文物收藏是一個特別嚴肅的過程,凡是能涉及到文物的東西,一定是在法律框架內可以交流和買賣的。所以,我們會盡可能地去把關,提高大家的認知。”

收藏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但收藏有很高的門檻,需要知識的累積量和實踐的操作量。關毅建議,收藏不要只考慮價值、價格等因素,這只是一個參考,他更希望培養大家的欣賞習慣和收藏興趣,提高審美情趣和認知。

對於節目中如何對藏品估價,專家如何形成共識這一問題,關毅表示,節目中的估價只是預估區間,並不是絕對的價格,因爲藝術品價格會隨着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流行趨勢存在一定的波動。“我們當下主要是參照每年的春秋拍,還有國內外的一些拍品,相同或類似的藝術品價格會有上下的浮動空間,即價格曲線,這也就是在節目中形成共識的基礎。”

眼下,互聯網發展的浪潮已經不可阻擋,傳統的傳播方式已經受到較大沖擊。那麼,數字時代如何辦好鑑寶類節目?

對此,關毅坦言,傳統媒體是“廣而告之”,把信息和知識告訴大衆;而互聯網對於年輕人,尤其是“90後”“00後”是一種陪伴式的服務。在這種趨勢下,傳統的電視傳播要與時俱進,大膽擁抱互聯網,要逐漸投入到抖音、快手等開放的短視頻平臺上,這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都要面對的轉型和變化。

關毅說,現在他也在抖音上開通了直播,每週都會跟網友進行交流,提供免費鑑定的服務,隨時隨地爲大家答疑解惑。

他還談到要想辦好鑑寶類節目並不容易。想當年,收藏鑑定類節目紅極一時,但發展到後來有點兒偏差,就是因爲有些電視臺的專家隊伍水準不是太高,藏品質量也不是太高,節目形式了無新意,造成大衆的視覺疲勞。在他看來,藝術品市場屬於嚴肅和小衆的話題,這類節目需要活潑生動,但不能做得過於娛樂,需要更多專業人士的把關。畢竟收藏需要門檻,需要有高度。

轉自:藝術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