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電子煙對於青少年的影響及其監管策略研討會”昨天召開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攝

由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主辦的“電子煙對於青少年的影響及其監管策略研討會”昨天召開,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對外發布《電子煙營銷及對青少年健康影響研究報告》。該所控煙研究中心鄭頻頻教授在解讀時談到,市場上的電子煙約1.6萬種,包含各種水果、食品、飲料口味,瞄準的就是年輕市場,線上營銷勢頭尤其猛烈。應加強對電子煙的市場監管,聯合社會各界爲青少年營造無煙成長環境。

據介紹,研究團隊在對上海、廣州、成都三地2405名青少年開展關於電子煙的認知、態度及使用情況問卷調查後發現,有4.5%的青少年自報嘗試使用過電子煙,最近30天使用過電子煙的比例爲1.6%。幾乎所有的電子煙嘗試使用者均吸過捲菸,其中有26%的同時使用過兩種製品的青少年是先使用電子煙後使用捲菸的。

青少年對電子煙風險有一定認識,但還存在着認知不足。多項研究指出,對電子煙好奇是造成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危險因素之一,而青少年對電子煙的好奇與電子煙企業在線上線下的聯動營銷密切相關。在納入分析的104個電子煙官方網站中,僅有43%的網站對用戶的進入年齡進行了限制,但這樣的限制並無任何具體的驗證要求;76%沒有任何健康警示聲明;部分含有健康警示信息的網站還存在諸如“電子煙只是減害產品,對健康仍可能有害”這樣的模糊信息,警示力度明顯不夠。

團隊還對32個電子煙微博賬號在2020年10月到2020年12月發佈的871條微博分析發現,82%的配有圖片或視頻的帖子有電子煙產品信息或標識,卻僅有5%的帖子含有健康警示。圖片及視頻畫面構圖突出展示電子煙的“可玩性”和“年輕化”,所包含的人物元素中,女性、青年人形象廣泛存在。營銷互動也很頻繁,超過62%的帖子採用參與話題的方式吸引用戶進行互動。

而在現場實體店的觀察方面,團隊通過集中對上海、成都、廣州三地核心商圈的201家電子煙門店進行現場觀察,發現所有線下門店均可以免費品吸,近30%的門店在觀察時有顧客光顧,近四分之一的門店中有顧客正在品吸。在室內場所設置品吸點不僅是無煙環境的重大威脅,也是吸引和說服消費者購買產品的重要策略。雖然線上已經禁售電子煙,但是被觀察店鋪中,有1/3的店鋪提供閃送服務,近1/4的店鋪擺放會員二維碼,通過註冊品牌會員的方式精準營銷。

此外,電子煙店鋪的健康警示並不完善,僅有29%的店鋪有聲明“吸菸有害健康”,25%的店鋪有聲明“尼古丁具有成癮性”,而且這些聲明多位於海報的最下方等不起眼處,警示力度較弱。

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建議,應禁止電子煙門店開設在學校以及青少年常去的場所附近,嚴格執法以確保青少年無法購買電子煙,並加強針對青少年的電子煙危害教育。同時,應對電子煙網站的內容進行監管,禁止缺乏科學依據的信息,敦促電子煙網站設置有效的年齡進入限制和未成年人瀏覽屏障;特別是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中要加強面向青少年的、互動性強的參與式活動的監管;應並對於未成年人保護、健康警示等信息標識的位置和大小作出明確規定,要禁止通過微商、閃送等形式向未成年人進行線上銷售,特別要取消線下門店的室內品吸點。

主旨論壇上,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闞海東教授表示,通過制定公共衛生政策與實施嚴格監管以減少青少年的電子煙使用具有重要意義。世界衛生組織中國代表處孫佳妮也表示,電子煙的多種口味和市場營銷手段對青少年和兒童有着極大的吸引力,並可能成爲青少年開始吸菸的途徑,讓吸菸行爲重新在公共場所正常化。但電子煙並不安全,它產生的氣溶膠中寒有尼古丁和對使用者、非使用者都有害的成分。世衛組織建議,在沒有禁止電子煙的國家,必須儘快對電子煙加以嚴格監管。

此次會議圍繞電子煙營銷策略和監管進行研討。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所長傅華教授指出,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必須基於科學和循證,並以最大程度地提升人羣的健康和福祉、確保健康的社會公平性爲目標。面對電子煙這樣新事物,同樣應遵循這樣的原則。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