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從區科技局獲悉,日前,濱海新區正式印發《天津市濱海新區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濱海新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科技創新工作作出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規劃》提出,到2025年,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主體規模持續壯大,成果轉化成效明顯提升,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效益的帶動作用和對產業創新升級促進作用,對“濱城”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的高品質生活形成強大支撐,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升級版。

《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面對新態勢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新區將堅持科技創新在美麗“濱城”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

完善創新體系,打造創新資源聚集高地

《規劃》指出,濱海新區將佈局國家科技戰略力量,在合成生物、信創、細胞生態等領域,爭取海河實驗室落戶濱海新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完成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先進操作系統創新中心等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深化科研創新合作,積極融入北京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開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聯合建設研發機構。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引導創新平臺向新型研發機構轉型,切實提高科技創新平臺服務支撐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壯大創新主體,完善全鏈條企業引育體系

“十四五”期間,濱海新區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企業成爲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全力推動創新企業梯度成長,大力引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引領作用,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積極引導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構建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享、市場互動的融通局面。支持雙創載體圍繞特色優勢產業領域深耕細作、專業化發展,完善“衆創空間—孵化器—科技園區”全鏈條孵化體系。推動政務服務向創業廣場延伸,打造低成本創業街區。

應用創新成果,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爲了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濱海新區將強化“以用立業、由智變金”理念,引導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向培養人才、科技研發、金融支持、成果產業化“四位一體”模式發展。鼓勵高校院所全面落實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構建線上+線下成果轉化平臺,推動技術要素市場化流動。健全科技金融支撐服務體系,完善創新各環節支持基金體系。設立濱海新區高成長初創科技型企業投資基金,引導金融資本“投小、投早、投硬科技”。高水平建設大學科技園,打造高校成果轉化“首站”和區域創新創業“核心孵化園”,爲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引擎和策源支撐。

聚焦創新產業,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

濱海新區將重點聚焦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建立“創新中心+企業孵化+產業園區”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依託一流院所和龍頭企業打造中國信創谷、生物製造谷、京津冀特色“細胞谷”、北方聲谷等一批有主題有靈魂的產業創新集聚區。建設一批重點產業(人才)聯盟,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活躍互動,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營造“政府搭臺、人才主角、產業發展”的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

引聚創新人才,構建開放包容創新生態

《規劃》指出,濱海新區將發揮創新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堅持人才生態和產業生態相結合、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相融合,編制發佈高端人才需求目錄和產業人才圖譜,精準挖掘符合濱海新區產業創新需求的高層次人才。打造“鯤鵬計劃”升級版,建立“人才點餐、新區配餐”機制,加強科技人才梯隊培養。深化科技“三評”改革,健全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探索的“容錯”機制,打造公平有序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

加強創新協同,健全科技創新管理機制

“十四五”期間,濱海新區將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歷史性窗口期,強化京津冀創新鏈、產業鏈的優勢互補和生態建設,打造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創新平臺。不斷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科技管理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建立多層次統籌協調機制,發揮改革推動創新的源動力。放大五大開發區改革效應,加大制度創新與先行先試力度,進一步爲創新要素“鬆綁”、爲科技發展“增效”,發揮開發區創新主戰場作用。加強自貿區與自創區聯動,積極推進互相借鑑推廣先行先試政策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