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大衆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質農產品、多元文化以及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態的需求更加旺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綠水青山的鄉村遊,鄉村民宿也跟着火熱起來。

  鄉村民宿將農村原有的自然屬性融入市場,讓民俗風情得以流動增值,其發展水平直接關係到鄉村旅遊的經濟效益。尤其在民宿產業發展比較好的地區,鄉村民宿已從傳統的“農家樂”轉變爲“民宿遊”,綜合性、品質化、帶動力不斷增強,成爲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力抓手。

  但從全國範圍來看,“農家樂”式民宿仍然是鄉村民宿的主體,此類民宿多爲村民直接用自家住宅改造經營,規模較小,配套設施不夠健全,有些經營資質不全、安全水平未達標。這類鄉村民宿常常出現分散幫扶、佈局零亂、土地租賃矛盾等問題,導致運營成本高、投資回收期長,難以通過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規模化經營。從經營主體來看,相關從業人員多爲本地及周邊村民,大多數沒有受過專業培訓,只能簡單滿足遊客飲食住宿等基本需求,遊客一旦增多,往往疲於應付。同時,不少鄉村民宿在建設時,缺乏精心謀劃和精品意識,容易出現建築城市化、活動商業化、產品同質化傾向,實時互動性差,難以留住遊客。

  健全完備的基礎設施是鄉村民宿發展的前提。要抓緊制定配套政策,着力解決制約鄉村民宿發展的住宿經營合法性問題,加強有效監管和引導。要進一步整合資金、加強金融支持,爲重點打造的鄉村民宿項目配齊配全旅遊要素,規劃完善村道、餐飲、水電、通訊、消防、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在建築環境、溫情服務、文化價值等方面加以改進,讓鄉村民宿變得“更有故事”,滿足遊客多元化、個性化、精細化需求。

  做大做強鄉村民宿,需要創新政策管理模式,實現科學規劃與發展。在尊重生態基礎上,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促進社會資本高效參與,採取“村企互動、羣衆參與”策略,通過成立鄉村民宿經營管理公司、合作社或協會等,對特色農產品資源、服務內容進行統一管理,確保規範化和標準化運營。同時,應在保持原汁原味鄉土風情基礎上積極推動“民宿+”,將景觀農業、農事體驗、研學教育、親子互動及人文藝術等融入鄉村民宿,並提供“後備箱”“伴手禮”等旅遊產品,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給遊客帶來多層次參與感和體驗感。

  品牌化已經成爲鄉村民宿發展的新選擇。比如,提起黛瓦白牆,人們會想到安徽歙縣宏村;提起小橋流水,會想到江蘇周莊古鎮,這就是知名品牌傳播的效果。各地在開發鄉村民宿項目時,要增強精品意識,注重結合當地鄉土元素,營造特色品牌,避免千篇一律。還要綜合運用網絡營銷、口碑營銷、體驗式營銷等方式,線上藉助微信、微博、微視頻和客戶端等新媒體開展互動營銷傳播。如發放電子消費券、舉辦“隨手拍”攝影比賽等,能給遊客留下更多美好體驗。

  提升鄉村民宿服務水平,關鍵在人。相關部門可爲返鄉大學畢業生、鄉村致富能手、規劃建築專業人才提供政策和資金扶持,吸引他們參與鄉村民宿建設運營;可與職業院校聯絡,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到村進行對口指導;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鄉村民宿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培訓,打造高素質管理人才隊伍;還可加強鄉村民宿從業農民的系統培訓,提高他們的從業技能,促進“鄉村美”與“生態富”的有機統一。(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春萌)

原標題:提升鄉村民宿服務水平

值班主任:顏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