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在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绍兴公安的创新做法不断:户籍业务“浙东通办”、长三角新生儿落户“跨省通办”、长三角首次申领身份证“跨省通办”全国试点项目等工作……

10月19日至20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省委党校公共管理研究部联合调研组走进绍兴,聚焦绍兴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等领域创新做法展开调研,并就这一主题,对绍兴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结兵,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屈群苹等专家走进绍兴,实地调研。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郑培庚 摄

记者:最近这些年,绍兴市公安局在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领域进行了不少创新,能否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另外,绍兴为何对此给予特别关注?

绍兴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随着时代的变化,流动人口本身以及我们的认识,都发生了变化。曾经有段时间,我们对流动人口的看法是两面的,一方面感受到他们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正面作用,在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对地方治安,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流动人口的多寡,甚至一度成为地方治安的风向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对绍兴经济社会发展,流动人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绍兴户籍人口420余万,在册外来流动人口约185万,他们在我们的制造业中,还有在像超市、商场等消费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推动绍兴发展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也有了更高的诉求,像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每年一到开学季,我们感受就特别明显,为了子女入学,不少流动人口会到我们公安机关来办理居住证;还有医保问题,也有不少流动人口跟我们反映,希望能够加入绍兴市的医保。

能否为流动人口提供好基本公共服务,关系到为城市发展提供经济活力和人口动能,成了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

专家们在绍兴实地调研。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郑培庚 摄

正因如此,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方向,最大限度为群众办实事,在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比如说,现在全绍兴市在册流动人口大约185万,其中光安徽阜阳籍在绍人员就有11万,不少新生儿就出生在绍兴。为了孩子的落户问题,不少群众不得不“两头跑”。我们试点新生儿落户“跨省通办”,有需求的群众在试点范围内任意公安窗口,只需填写“跨省通办”业务申请表,并向受理地窗口提供拟落户地户口簿、申请人出生医学证明和监护人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就可以完成业务办理。5月19日我们举办了绍兴、阜阳市警务合作签约协议暨浙皖新生儿落户“跨省通办”首发仪式。

再比如说,现在群众办理证件时,往往会重复拍摄、反复提交照片,我们在新昌进行“一照通用”试点,要求是跨场景、跨部门、跨业务,并摸索出一整套便民快捷的办理流程,之后在今年7月,“一照通用”系统正式上线,并且和“长三角照片库”完成对接和标准互认。从此之后,群众办证,只要拍一次照,就可以多次使用了。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群众2500余人次,群众满意率100%。

上面两个创新,我们称之为“跨省办”和“一照办”。我们还有其他方面的创新,像浙东办、联动办、一指办、极速办、一站办、攻坚办、指数办等。

这些措施推行后,群众普遍反响不错。截至今年10月,全市公安机关共办理户籍业务 39.28 万件,同比增长 13.68%,群众对户籍窗口满意度达99.95%。这说明:我们所推行的这些创新,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的同时,也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了我们的一份力量。

记者:现在谈起流动人口服务,往往会提到一个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它是共同富裕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我们公安机关是怎么做的?

绍兴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这就要提到我们进行的网上核发电子居住证了。绍兴既是跨省流入人口的承接地,又是省内跨市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我们把网上核发电子居住证作为“扩中、提低”,构建橄榄型社会的重要抓手,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今年6月7日,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电子居住证“一指办理”,做到网上申领、签注、核发一体化,群众如果急需用证,可以做到一指申请、即时审核审批签发,极大地缩短等证时间。截至目前,已经网上核发电子居住证23674本、签注 35642人次。

专家们在绍兴实地调研。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郑培庚 摄

这要着重强调一下,居住证不仅仅是一个证件,它是有“含金量”的,承载多项多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现在我们绍兴市已经明确规定,居住证持有人可与本地居民同等享受劳动就业、义务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证照办理、住房保障、公共交通、社会事务、法律服务、社会救助、户口登记等其他11方面的基本权益和公共服务政策。换句话说,从流动人口拿到电子居住证那一刻起,他就被纳入了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也就能享受我们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了。

我们提出,要努力把电子居住证打造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的“身份证”、服务城市的“贡献证”、共享发展的“权利证”。比如说前段时间开学季,就有不少流动人口为了小孩读书,到我们公安机关申请办理电子居住证,看上去只是走个申请流程,背后其实是绍兴在提供义务教育这方面的公共服务。

还要看到,实施电子居住证后,政府相关部门应用电子居住证数据可通过浙里办进行共享,流动人口如果想要办理其他事项,享受其他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也会更便捷。

记者:接下来,绍兴市公安机关将会采取哪些措施,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从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共同富裕?

绍兴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对流动人口的现状进行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所称之为“流动人口”的,已经远远超出农民工的范畴,事实上已经包含了社会各阶层,像创业投资、人才引进,都可能引起人口流动。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当下的人口流动,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另一方面,人口由乡到城、由中西部往我们东部这类流动,仍然是是人口流动的“大头”。

专家们在绍兴实地调研。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郑培庚 摄

因此下一步,我们要结合数字化改革,对现有的创新进一步完善、提升,使它服务更便捷;我们还要继续找准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发力。

近段时间,我们正在上虞推行电子居住证互认制度改革试点。这一改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如果流动人口已经有了浙江省域内其他地方的居住证,他到了上虞后,不用再住满6个月,可以直接转换成上虞的电子居住证,直接享受上虞的基本公共服务;二是有的人在某地停留时间过短,比如说在一个市停留5个月,根据我们试点,只要在上虞再待1个月,累计住满6个月,就可在上虞申请居住证。

作为全省试点,“居住证互认”应用可实现在省域范围内符合条件的“绍兴新市民”零成本办理绍兴市上虞区的电子《浙江省居住证》,提前6个月享受上虞区教育、就业等12个基本公共服务,并诞生了互认转换后的长三角第一本电子居住证。

另一方面,我们还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重点突破租房落户等政策落地,做到想落就落、应落尽落,以破除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的制约,给他们以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目前已经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要点》,实施推进城镇就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等六项措施,使城镇化率提升 1.61 个百分点;此外还出台《全市户籍业务便民惠民十条措施》,进一步推动流动人口落户为新市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