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大背景下,近年來,在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等領域,紹興公安的創新做法不斷:戶籍業務“浙東通辦”、長三角新生兒落戶“跨省通辦”、長三角首次申領身份證“跨省通辦”全國試點項目等工作……

10月19日至20日,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與浙江工商大學、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省委黨校公共管理研究部聯合調研組走進紹興,聚焦紹興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等領域創新做法展開調研,並就這一主題,對紹興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浙江工商大學校長、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鬱建興,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吳結兵,浙江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屈羣蘋等專家走進紹興,實地調研。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鄭培庚 攝

記者:最近這些年,紹興市公安局在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等領域進行了不少創新,能否簡要介紹一下相關情況?另外,紹興爲何對此給予特別關注?

紹興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隨着時代的變化,流動人口本身以及我們的認識,都發生了變化。曾經有段時間,我們對流動人口的看法是兩面的,一方面感受到他們對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正面作用,在另一方面,流動人口對地方治安,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流動人口的多寡,甚至一度成爲地方治安的風向標。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對紹興經濟社會發展,流動人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紹興戶籍人口420餘萬,在冊外來流動人口約185萬,他們在我們的製造業中,還有在像超市、商場等消費領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成爲推動紹興發展一個舉足輕重的力量。

與此同時,流動人口也有了更高的訴求,像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每年一到開學季,我們感受就特別明顯,爲了子女入學,不少流動人口會到我們公安機關來辦理居住證;還有醫保問題,也有不少流動人口跟我們反映,希望能夠加入紹興市的醫保。

能否爲流動人口提供好基本公共服務,關係到爲城市發展提供經濟活力和人口動能,成了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

專家們在紹興實地調研。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鄭培庚 攝

正因如此,我們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社會治理現代化、數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有關決策部署,以數字化改革爲方向,最大限度爲羣衆辦實事,在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

比如說,現在全紹興市在冊流動人口大約185萬,其中光安徽阜陽籍在紹人員就有11萬,不少新生兒就出生在紹興。爲了孩子的落戶問題,不少羣衆不得不“兩頭跑”。我們試點新生兒落戶“跨省通辦”,有需求的羣衆在試點範圍內任意公安窗口,只需填寫“跨省通辦”業務申請表,並向受理地窗口提供擬落戶地戶口簿、申請人出生醫學證明和監護人居民身份證、結婚證,就可以完成業務辦理。5月19日我們舉辦了紹興、阜陽市警務合作簽約協議暨浙皖新生兒落戶“跨省通辦”首發儀式。

再比如說,現在羣衆辦理證件時,往往會重複拍攝、反覆提交照片,我們在新昌進行“一照通用”試點,要求是跨場景、跨部門、跨業務,並摸索出一整套便民快捷的辦理流程,之後在今年7月,“一照通用”系統正式上線,並且和“長三角照片庫”完成對接和標準互認。從此之後,羣衆辦證,只要拍一次照,就可以多次使用了。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羣衆2500餘人次,羣衆滿意率100%。

上面兩個創新,我們稱之爲“跨省辦”和“一照辦”。我們還有其他方面的創新,像浙東辦、聯動辦、一指辦、極速辦、一站辦、攻堅辦、指數辦等。

這些措施推行後,羣衆普遍反響不錯。截至今年10月,全市公安機關共辦理戶籍業務 39.28 萬件,同比增長 13.68%,羣衆對戶籍窗口滿意度達99.95%。這說明:我們所推行的這些創新,在更好地爲羣衆服務的同時,也爲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貢獻了我們的一份力量。

記者:現在談起流動人口服務,往往會提到一個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它是共同富裕相當重要的一個內容。在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我們公安機關是怎麼做的?

紹興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這就要提到我們進行的網上核發電子居住證了。紹興既是跨省流入人口的承接地,又是省內跨市流動人口較多的地區,我們把網上核發電子居住證作爲“擴中、提低”,構建橄欖型社會的重要抓手,來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今年6月7日,我們在全省率先實施電子居住證“一指辦理”,做到網上申領、簽註、核發一體化,羣衆如果急需用證,可以做到一指申請、即時審覈審批簽發,極大地縮短等證時間。截至目前,已經網上核發電子居住證23674本、簽註 35642人次。

專家們在紹興實地調研。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鄭培庚 攝

這要着重強調一下,居住證不僅僅是一個證件,它是有“含金量”的,承載多項多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現在我們紹興市已經明確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可與本地居民同等享受勞動就業、義務教育、衛生計生、文化體育、證照辦理、住房保障、公共交通、社會事務、法律服務、社會救助、戶口登記等其他11方面的基本權益和公共服務政策。換句話說,從流動人口拿到電子居住證那一刻起,他就被納入了我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也就能享受我們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了。

我們提出,要努力把電子居住證打造成爲流動人口融入當地的“身份證”、服務城市的“貢獻證”、共享發展的“權利證”。比如說前段時間開學季,就有不少流動人口爲了小孩讀書,到我們公安機關申請辦理電子居住證,看上去只是走個申請流程,背後其實是紹興在提供義務教育這方面的公共服務。

還要看到,實施電子居住證後,政府相關部門應用電子居住證數據可通過浙裏辦進行共享,流動人口如果想要辦理其他事項,享受其他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也會更便捷。

記者:接下來,紹興市公安機關將會採取哪些措施,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實現流動人口市民化,從而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共同富裕?

紹興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對流動人口的現狀進行分析,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現在我們所稱之爲“流動人口”的,已經遠遠超出農民工的範疇,事實上已經包含了社會各階層,像創業投資、人才引進,都可能引起人口流動。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當下的人口流動,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另一方面,人口由鄉到城、由中西部往我們東部這類流動,仍然是是人口流動的“大頭”。

專家們在紹興實地調研。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鄭培庚 攝

因此下一步,我們要結合數字化改革,對現有的創新進一步完善、提升,使它服務更便捷;我們還要繼續找準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精準發力。

近段時間,我們正在上虞推行電子居住證互認制度改革試點。這一改革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如果流動人口已經有了浙江省域內其他地方的居住證,他到了上虞後,不用再住滿6個月,可以直接轉換成上虞的電子居住證,直接享受上虞的基本公共服務;二是有的人在某地停留時間過短,比如說在一個市停留5個月,根據我們試點,只要在上虞再待1個月,累計住滿6個月,就可在上虞申請居住證。

作爲全省試點,“居住證互認”應用可實現在省域範圍內符合條件的“紹興新市民”零成本辦理紹興市上虞區的電子《浙江省居住證》,提前6個月享受上虞區教育、就業等12個基本公共服務,並誕生了互認轉換後的長三角第一本電子居住證。

另一方面,我們還放開放寬城鎮落戶條件,重點突破租房落戶等政策落地,做到想落就落、應落盡落,以破除戶籍制度對流動人口的制約,給他們以更多的發展機會,從而真正融入城市社會。目前已經提請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全市戶籍制度改革工作要點》,實施推進城鎮就業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等六項措施,使城鎮化率提升 1.61 個百分點;此外還出臺《全市戶籍業務便民惠民十條措施》,進一步推動流動人口落戶爲新市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