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落下帷幕。

金融街論壇十年風雨歷程,衆多與會重量級嘉賓見證着它的成長。

《金融街午餐會》節目主持人韋嘉在《論見十年.願景2022》閉幕式圓桌專訪:王忠民 、吳曉求 、安青松 、周月秋 、黃海洲五位財經大腕,共同回顧金融街十年走過的歷程,熱議中國當下的經濟熱點。

2021年是金融街論壇舉辦的第十個年頭。北京市西城區委副書記、區長孫碩說,從2012年到2021年,十年來金融街論壇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被業界譽爲“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風向標”,成長爲國家級、國際性專業論壇,併成爲北京“兩區”“三平臺”戰略部署之一,結出累累碩果。

“金融街的十年見證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和發展的十年,隨着經濟的持續增長,治理機構、股權關係、股份化、證券化都得到了長久發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說。

數據顯示,我國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業已超過4000萬戶,成爲經濟韌性與金融作爲的突出亮點。

“資本市場監管的核心是信息披露,透明度是資本市場監管的核心和基礎。”

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表示,我國經濟的韌性主要是來自三個方面:

一、改革開放40多年來所堅持的市場化改革的道路,二、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三、技術引領的產業經濟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進入全方位發展階段。

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認爲,未來還要加強金融對中國經濟韌性的鍛造,抑制好資本的負面屬性:

一、爲實體經濟管理風險,促進增加有效投資;二、爲新興產業活力定價,促進創新創業資本的形成;三、爲綠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促進技術的進步;四、爲實現“雙碳”目標、推動ESG在中國的特色實踐。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周月秋表示,實現綠色低碳轉型需循序漸進,避免“一刀切”和“運動式”減碳,同時要進行產業綠色升級。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黃海洲認爲,金融科技創新實質上是科技創新賦能金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果和能力。下一步,中國經濟需要進行全球佈局,在全球市場上進行風險對沖,還應進一步推動資本對外開放。

五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

重溫金融改革來時之路

共話當下金融助力構建

新發展、新格局、新使命

回顧過去 再看今朝 願景未來

《洞見金融街》推出特別節目

“閉幕圓桌 願景2022”

邀請金融大咖一起

爲我們答疑解惑

·本屆論壇還有哪些熱點?

·哪一年金融街論壇令大咖們印象深刻?

·金融街論壇十年發展中的標誌性事件?

·2020年金融街論壇升格爲“國家級論壇”意味着什麼?

·北交所落地北京帶來的影響?

·對於社保基金而言,價值投資是什麼?

·金融如何助力實現碳中和?

·如何理解雙循環時代的開放?

BRTV財經傾力合作

深度報道全程直播

金融街論壇十年特別節目

《論見十年 願景2022》

10月23日 19:00播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