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濱州10月23日電(記者 安俐)走進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曲張社區電商服務點,六七位老人正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拿着梭子編網,梭子像魚兒一樣靈活地穿梭在五彩的繩子之間,不一會兒的工夫,她們的腳下就堆積了不少已經編好的繩網。10月20日,“母親河畔的中國”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繩網之鄉、中國淘寶鎮李莊鎮,探尋李莊鎮的致富小康路。

繩網“網”出幸福生活 老奶奶編織團成特色

“我今年90歲了!”鞏祥美一邊忙着手裏的活,一邊笑着向記者介紹,“上個月靠編網賺了1000塊錢,這個月幹得少,賺了900塊。”

90歲的鞏祥美正在織網。中國青年網記者安俐 攝

編織繩網的奶奶們全部都是年齡在70歲到90歲之間的老手藝人。“老奶奶織網團”的組建者是濱州市博納化纖繩網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方震。“最初我和我母親、愛人一起做繩網生意,2013年開始,隨着訂單越來越多,人手漸漸不夠用了。我們想到可以從村子裏找一些會編網的老手藝人來幫忙,老人們來到這既能賺錢,還能打發無聊的時間。”現在,“老奶奶織網團”已經有二十多人了,老人們輪流來織網,時間靈活,計件結算工資。”李方震介紹說。

77歲的馬青玉正在織網。中國青年網記者安俐 攝

“我來這裏織網已經五六年了,孩子都在外工作,我在家沒事做的時候就過來織網,這邊有不少姐妹,一邊織網一邊聊天,全當是過來玩了!”77歲的馬青玉說。

電商帶來新機遇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

濱州市惠民縣李莊鎮南北李村坐落於黃河岸邊,有180餘戶585人,耕地只有400餘畝。由於人多地少,農業收入有限,爲改善生活條件,村民們開始做生意。最初是賣皮貨,具有300多年曆史的繩網,源頭就是這皮貨做的車馬挽具。後來村民在外跑得多了,見識也逐步增加,大家發現了致富的新道路——繩網。做繩子的村民越來越多,原材料需求也不斷增加,開着車到村裏買貨的人也多了起來,自此,繩網生意不再是村民補貼家用的副業,而成了主要經濟來源。

“我們主要是供應小建築工地用的那種防塵網,還有家庭用的防護網,以及學校拓展活動用到的防護網,都是根據客戶的尺寸進行定做。”李方震告訴記者。

隨着電商的逐步興起,新生代繩網從業者開始試着把繩網放到網上去賣,通過直接與消費終端的對接交流,李莊鎮的繩網從業者們看到了更多的市場需求。爲滿足和適應這種個性需求,繩網的定製化生產越來越多,一個巨大的繩網產業市場也由此慢慢打開。

爲把電商產業做大,李莊鎮鎮委、鎮政府因勢利導,2015年,率先成立了全縣第一個電子商務辦公室,專門負責組織、協調、管理和推進全鎮的電商工作。“我們積極與平臺進行對接,爭取流量資源。同時面向商戶,我們做了一系列政策引導和運營、美工方面的培訓。”濱州市惠民縣李莊鎮電商辦主任邢彬介紹。

目前,村內建起的企業達20多家,電商業戶30餘戶,村內超三分之二的村民從事繩網和電商工作,月平均收入達6000元以上,僅2021年上半年,繩網產業就給南北李村所在的李莊鎮帶來了近百億元的產值。看似不起眼的繩網產業,卻“網”出了一條致富路,“網”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