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天津10月22日電(記者周雨)“先有楊柳青,後有天津衛”。楊柳青青,雕樑畫棟,展現着楊柳青古鎮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傳遞着古樸的人文氣息。年畫文化、運河文化、民俗文化、大院文化……這些多彩的傳統文化背後,有一羣人在用耐心守護。

天津楊柳青古鎮。人民網記者周雨攝

耐心傳承非遺文化

“一開始學,都會有困難。我當初學彩繪,從‘作臉’開始,大概需要20遍的工序,還不能顛倒,就跟化妝一樣,一層層的。”張宏指着牆上的年畫說。

張宏是楊柳青年畫“玉成號畫莊”第七代傳承人,19歲起跟隨第六代傳承人學藝。她自豪地笑着說:“我是兒媳婦,我們老爺子是國家級傳承人。”楊柳青年畫是四大木板年畫之首,以“勾、刻、印、繪、裱”五大工藝聞名,比其他地區的年畫多一道“彩繪”。正是這道工序,需要極大的耐心。“不用心做的話,是暈染不好的。”她說。

外國友人體驗年畫製作。人民網記者周雨攝

“我閨女是第八代傳承人,她平時課業忙,但假期空閒的時候也會跟着一起畫年畫。”張宏的女兒還在讀大四,對畫年畫態度堅定:“我覺得未來還是要做,也想做。楊柳青年畫現在是非遺,國家也在弘揚‘傳承傳統文化’,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一定要做,不僅要做,還必須創新。”

張宏說女兒現在會找設計師改動一些傳統圖案,做出新圖案。“我雖然還是畫傳統的,但很支持他們年輕人去做一些創新。”

楊柳青剪紙第五代傳承人郝桂芬。人民網記者周雨攝

楊柳青剪紙第五代傳承人郝桂芬自幼學習剪紙。“我小時候體弱多病,不能像別的小孩那樣在外面跑啊玩的,後來就跟奶奶學了剪紙。”

楊柳青剪紙受到楊柳青畫的影響,造型優美、工藝細膩。郝桂芬拿起桌上的剪紙演示:“我用筆一勾,拿起剪刀就能剪,這種功夫學起來很難。一般的人要把正式細稿做出來拿刀刻纔行。”

“困境肯定是有的,現在年輕人把這個當作興趣可以,但你讓他們正式來做這行,很多人就沒耐心了。”郝桂芬說自己讓女兒大學選擇了美術專業。“她和我接觸多。只有這樣一點點慢慢來,直接相傳,才能學到最尖端的‘精華’。”

耐心打造運河文化

楊柳青古鎮因河而生,因河而興。正在建設中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致力於依託大運河打造三大特色板塊,力求煥發古鎮活力,重塑運河文化風貌,再現古地圖《津門保甲圖說》上楊柳青沽水村臺生態人文風光。

缺乏耐心的盲目開發建設,對文化傳承是一種打擊。“過去古運河遭到了破壞,零幾年的時候我們把它修復了,現在把它保護起來做景區,也圍繞運河打造活動。元寶島不到800畝,爲了選出最優方案,我們已經進行了一次全球設計招商。天津規劃院的專家學者還有中國的著名專家都參與了設計,現在正在跟國家文物局對接。”楊柳青鎮鎮長張偉對記者說。

“我們現在主要把注意力放在策劃研究上,廣泛徵求意見,不再走那種盲目投資建設的彎路了,而是邊建設邊招商。”

古今結合,選擇性修復衚衕大院和文化地標,才能更好地重現運河古風古韻。“過去是‘大拆大建’,有的設計跟我們的民俗不切合。現在都是按照‘修舊如舊’做的,保持原汁原味,把這老房子用一種鍼灸式的方式進行修復。”張偉說。

爲了適應現代經營需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以市場需求爲導向策劃演藝場館、酒店民宿、特色餐飲、創意文化等業態,積極打造市民休閒娛樂的家園。張偉笑着說:“本着一種‘先地下、後地上,先景觀、後建築’的策略,結合市場來考慮,所以我們願意‘慢’一點開發,這樣打造完才能真的有亮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