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芯片廠追着客戶要求下單,臺積電董事長:一定有人在囤積芯片

[第一時間]全球供應鏈緊張 芯片短缺 韓國第三季度汽車產量降至13年來新低

作者/胡慧茵

編輯/李豔霞

近期,品牌公司紛紛追着芯片封裝公司簽訂長期合同。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這樣“反客爲主”的場景已然不鮮見。

10月20日,有馬來西亞電子公司表示,大牌客戶正在敲開他們的大門,希望和他們簽訂“照付不議”的長期交易。爲了達成協議,客戶甚至提出支付更高的資金來獲得優先供應的產品。這些大牌客戶包括全球知名的汽車製造商、智能手機巨頭和家用設備生產商。

芯片緊缺的市場,讓此前因預期產品需求不佳而取消芯片訂單的品牌商們追悔莫及。隨着經濟逐漸復甦,他們也希望補充庫存,降低之前因產量大減而產生的影響。

事實上,品牌商的焦慮點還在於,這場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芯片荒”危機遠未結束。早前,佔全球貿易逾十分之一的馬來西亞芯片組裝行業就警告稱,芯片短缺將至少持續兩年。

在品牌商的強烈需求下,芯片的漲價風潮由此而起。首席資產管理公司(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 Bhd)的東盟地區首席投資官Patrick Chang還表示,做芯片封裝的公司如今擁有了額外的5%-10%的定價權。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Yole Development的數據,大流行前,全球外包芯片組裝和測試行業的價值估計約爲230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增長到300億美元。

然而,就在芯片價格水漲船高的當下,行業裏又有多少水分?近日,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在供應鏈的某個環節上,一定有人在囤積芯片。”

民生證券研究院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馬天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由於通過渠道銷售的這一部分芯片,其價格是高於原廠的,所以會存在囤貨的現象。

“囤芯片”、“炒貨”的現象頻發,這會給芯片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如今品牌商不斷買芯片,是會解決“缺芯”難題,還是會引發新的煩惱?

高價買芯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全球“一芯難求”的局面仍未改變。當初因預期產品需求不佳而取消訂單的品牌商們,如今紛紛扭頭求芯。

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大型公司提供半導體封裝和測試服務的Unisem,其董事長John Chia近日表示,在芯片短缺的情況下,很多客戶的CEO都想跟他直接對接。據瞭解,Unisem生產的芯片相對低端,但從特斯拉到豐田都需要它的產品來製造汽車。作爲供應鏈的一部分,Unisem的訂單爆滿。John Chia告訴媒體,它們位於中國的分公司宇芯在2022年全年的訂單都被排滿了。

芯片短缺加之需求極度旺盛,這就導致了很多汽車和電子製造商都願意簽署大幅漲價協議。Unisem方面還表示,有些製造商甚至要求工廠“無論成本如何”,能夠生產多少芯片它們就購買多少芯片。

除了漲價購買,部分汽車製造商選擇提前下更大的訂單。自動變速器生產商Jatco的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努力確保始終有足夠的芯片和其他關鍵零部件,方法是下更大的訂單,並比平時更早與供應商簽訂合同。

品牌商們不惜加價、下大單來訂貨,很大程度是因爲它們已然飽受“缺芯”之苦。

通用汽車、本田、日產和Stellantis近期發佈報告稱,在截至9月份的三個月裏,由於芯片短缺迫使它們閒置工廠,經銷商幾乎沒有車輛向客戶提供,銷量大幅下降,就通用汽車而言,同比下降了三分之一。

汽車顧問黑格合夥人公司的總裁艾倫·黑格表示,“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車輛短缺,只是沒有足夠的汽車出售。”市場信息公司J.D. Power數據和分析部門總裁托馬斯·金也直言稱,現在市場上根本沒有足夠的汽車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汽車行業之所以“受傷”嚴重,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半導體制造商將更多的產能分配給了消費電子產品,相對而言,分配給汽車芯片的產能要少得多,以至於“缺芯”問題在汽車行業更爲顯著。

爲了解決眼前的煩惱,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首席執行官瑪麗·巴拉(Mary Barra)在9月時表示,通用汽車將一改過往向供應商購買芯片的模式,開始與製造商直接建立聯繫。有通用汽車做例,可以預見未來或會有更多的汽車廠商會嘗試繞過代理商和分銷商,自行主導汽車芯片交易。

如今,地位堪比“皇帝女兒”的芯片市場火熱一片。對於加價又籤長期協議的現象,馬天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今簽訂一至三年的長期合同已經成爲芯片行業的一種新的行業規範,“多了額外的5%-10%的定價權,更傾向於買家是爲了‘確保零部件安全’。”

有人囤積居奇?

芯片的應用範圍甚廣,從消費、汽車到人工智能等領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據悉,全球有多達169個行業,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芯片產能的恢復進程自然也引來了各個行業的目光。

其中,作爲全球封測重鎮的馬來西亞備受關注。目前,全球範圍內有超過50家半導體公司在馬來西亞有投資,幾乎涵蓋所有半導體巨頭,且封裝測試是芯片交付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所以外界普遍認爲,若馬來西亞能從疫情中恢復,則有望改善芯片短缺的現狀。

而近期,馬來西亞疫情的緩和也讓外界看到了芯片行業復甦的希望。

截至10月20日中午12時,在過去24小時該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爲5516例。從18日到20日,馬來西亞確診病例均維持在5000例到6000例之間,較上週日均確診病例逾7000例又進一步下降。疫情數據全面向好,對此,馬來西亞的衛生部總監努爾·希沙姆認爲,這讓該國在防疫措施下重新開放“更有說服力”。

對於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芯片產能情況,馬天詣表示看好。“當地封測產能約佔全球封測產能的13%,預計馬來西亞疫情緩解後全球芯片效能將提升10%左右。”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預測道。

儘管前景樂觀,但這不意味着芯片製造恢復就能如外界所想。畢竟,近期芯片行業還出現了炒貨的行爲推高芯片價格。

自2020年芯片缺貨愈演愈烈後,一些芯片代理商爲了賺取高額的差價而選擇了囤貨甚至是炒貨獲取利潤。原三星電機的一名負責人曾向媒體透露,有部分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正在以最高20倍的價差收購芯片。

今年9月,上海鍥特、上海誠勝、深圳譽暢3家經銷企業因大幅加價銷售部分汽車芯片被市場監督總局處以罰款。上述的幾家企業哄擡汽車芯片價格,如進價不到10元的芯片,以400多元的高價銷售,漲幅達40倍。

“炒貨”顯然已經成了一種新的生意。除此之外,還有商人通過囤積芯片加劇緊缺現象,以此達到囤積居奇的效果。

近日,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在供應鏈的某個環節上,一定有人在囤積芯片。”這一判斷,是基於芯片行業的高度分散性。據瞭解,半導體工廠製造一塊芯片需要400—600道工序。除工廠外,從材料、設備到代工生產,都建立在全球分工的基礎上,任何環節發生“堵塞”都不奇怪。

“部分芯片是通過渠道銷售的。大客戶是直銷,渠道這一部分會存在囤貨現象,”馬天詣也向記者進一步解釋稱,就是渠道這一部分芯片的價格是高於原廠的。

儘管行業亂象頻發,但馬天詣認爲,芯片行業反而迎來黃金髮展期。“供應鏈環節受阻雖然影響到下游行業,但是對於芯片行業來說,芯片提價,半導體巨頭紛紛擴產,芯片行業則迎來了黃金髮展期。”他向記者說道。

在芯片短缺的特殊時機下,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意外收穫豐厚的利潤,皆因緊張的庫存迫使消費者支付更高的價格。據市場信息公司J.D. Power估計,9月新車平均售價爲42802美元,較2020年同月上漲逾12000美元。

然而,大量囤貨之後,若“缺芯”危機解除,這是否會引發新的問題?

“估計這一到兩年內,芯片市場還是供不應求,但之後的走勢不好說,”馬天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明,以汽車行業爲例,汽車生產總量不會有更大的提升,全球產量已經接近飽和,到2022-2025年,芯片產量可能處於過剩的狀態。而隨着電氣化會越來越大,芯片過剩的問題會逐步緩解。

相關文章